上世纪50年代末,扬州西门外不远处,有一石桥和一木桥,两桥相距约24步,当地长者们认为这里就是“二十四桥”。他们小时候,长辈们常常牵着他们的手,教他们数数过桥:“一步、二步……”直到跨过二十四步,才能走到对面的桥头。这些美好的传说和故事,让“二十四桥”成为了扬州的一处文化瑰宝。每到...
扬州八怪,此“八”非实指也,正如“二十四桥明月夜”中“二十四”乃指扬州桥很多一样(在前文《二十四桥明月夜》中已有论述),据今人所编《扬州八怪现存画目》记载,国内外200多个博物馆、美术馆及研究单位收藏有8000余幅。他们作为中国画史上的杰出群体已经闻名于世界。“八”是说扬州聚集了众...
罗聘(1733—1799),字循夫,号两峰,祖籍安徽歙县,迁居扬州。他是金农的弟子,在“八怪”中,年辈最小,但见识很高,落笔不凡。他终生不仕,以卖画为生,一生潦倒。作品有《鬼趣图》、《醉钟馗图》等。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他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曾任...
一曰:《扬州鼓吹词》说“是桥因古之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故名”;二曰:二十四桥原为吴家砖桥,乃唐代歌妓吟唱之地。杜牧于月明之夜巧遇姿容妙曼的二十四歌女,故为为其赋诗而名;三曰:隋炀帝数次下江南,开凿大运河,他以二十四名歌女数改其桥名。这些都是牵强附会的美好传说,但是最具有说服力...
出自金农在行令赋诗时所做的一首诗。意思:西下的夕阳光照射到桃花坞的桃花上,白白的柳絮变成淡淡的红色,片片飘落,好看极了。全诗为:廿四桥边廿四风,凭栏犹忆旧江东。夕阳返照桃花渡,柳絮飞来片片红。译文:站在二十四前边吹风,靠着桥的栏杆在思念昔日的江东之事。西下的夕阳光照射到桃花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