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辽止啼”的历史典故如下:字面意思:就是用张辽的名字来吓唬小孩子,让他们停止哭泣。典故由来:据《魏略》记载,公元215年,孙权率兵攻打合肥,张辽守城。张辽在战争中表现出色,亲自冲杀,撕裂了东吴军队的防线,甚至冲到了孙权的主帅旗之下。孙权见状大惊,被迫退避。张辽在吴军阵中左冲右突,最...
“张辽止啼”,按字面意思解释就是用张辽的来吓唬小孩子让他们不要哭。出处 《魏略》记载:“张辽为孙权所围,辽溃围出,复入,权众破走。由是威震江东,儿啼不肯止,其父母以辽恐之。”唐朝李翰所作的《蒙求》收录了“张辽止啼”的典故。该典故也被《太平御览》收录多达3篇(卷二百七十九,即...
张辽止啼 1、张辽奉命镇守合肥时,当时张辽手下不足一万人,曹操又率军在汉中和张鲁作战。也就在这个时候,东吴国君孙权亲自率领10万大军乘虚攻打合肥,双方兵力相差悬殊,也没有救兵援救张辽。2、但张辽仔细分析了战场形势之后,认为只有果断出击,才能打垮敌军的士气,也才会守得住城池,于是率领少数人马...
令小儿止啼的典故说的是将军张辽。以下是关于令小儿止啼典故的详细介绍:典故背景:张辽以其勇猛果敢、不怕死的性格而著称。他经历过多次战斗,其中最经典的一次是逍遥津之战,以八百兵力击败了十万敌军,威震江东。典故由来:由于张辽在逍遥津之战中的英勇表现,他的名字在江东地区广为流传。后人们常常用...
威震江东,小儿止啼。逍遥津之战,张辽一战成名,后人都拿张辽去吓唬不听话的小孩,张辽止啼这个典故也流传至今。3、张辽,字文远,生于169年,卒于222年,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州)人,这个地方是当时汉朝的边界,由于当地民风也相当彪悍,张辽从小就舞枪弄棒,为以后的果敢勇猛、武力高强提供了充足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