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诩典故

蒋诩在其故乡的故事,被载入《三辅决录》卷一,记述他归隐田园的情景:“蒋诩返回故乡,门前杂草丛生,荆棘遍地。他的住所周围仅有三条小径,他深居简出,只接纳仲、羊仲这样的朋友来访。”自此以后,“三径”成为了隐士生活和隐居之所的象征。陶渊明在著名的《归去来兮辞》中,表达了他对隐逸生活的...
蒋诩典故
蒋诩在其故乡的故事,被载入《三辅决录》卷一,记述他归隐田园的情景:“蒋诩返回故乡,门前杂草丛生,荆棘遍地。他的住所周围仅有三条小径,他深居简出,只接纳仲、羊仲这样的朋友来访。”自此以后,“三径”成为了隐士生活和隐居之所的象征。
陶渊明在著名的《归去来兮辞》中,表达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我那三条小径已经荒芜,但松树和菊花依然挺立,象征着我内心的坚守。”这里的“三径就荒”,展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深深怀念。
而辛弃疾在《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中,用“三径初成”描绘了自己的新居落成,但他并未立即入住,反而引发了鹤的哀鸣和猿的惊扰,暗示了他内心对于未来的期待和对稼轩未至的遗憾。“稼轩未来”,则是对友人未至的邀请和对平静生活的渴望。
这些典故中的“三径”,不仅体现了古人对隐逸生活的崇尚,也承载了他们对友情、自然和内心宁静的追求。扩展资料蒋翊:汉杜陵(今陕西省西安)人,以廉直名,王莽执政,告病返乡,终身不出。他庭院中有三条小路,只与羊仲、求仲二位隐士来往。后来人们把“三径”作为隐士住所的代称。
2024-07-27
球球词典 阅读 3 次 更新于 2025-04-22 10:51:5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蒋诩在其故乡的故事,被载入《三辅决录》卷一,记述他归隐田园的情景:“蒋诩返回故乡,门前杂草丛生,荆棘遍地。他的住所周围仅有三条小径,他深居简出,只接纳仲、羊仲这样的朋友来访。”自此以后,“三径”成为了隐士生活和隐居之所的象征。陶渊明在著名的《归去来兮辞》中,表达了他对隐逸生活的...

  •  手机用户87782 蒋诩的人物典故

    蒋诩(前69—前17),字元卿,杜陵(今陕西西安)人,东汉兖州刺史,以廉直著称,后因不满王莽的专权而辞官隐退故里,闭门不出。时人谚曰:“楚国二龚,不如杜陵蒋翁。” 在家门前开辟三条小路,唯与高逸之士求仲、羊仲往来。后来用“三径”意指隐士的家园。

  • 三径就荒的典故:王莽主权时,兖州刺史蒋诩辞官回乡,在院中开辟了三条路。原文出自赵岐《三辅决录.逃名》:“蒋诩归乡里,荆棘塞门,舍中有三径,不出。唯求仲、羊仲从之游。”意思是说:蒋诩辞官回到乡里后,用山中野生的刺树阻塞寒门,院子里只开辟3三条小路,他终日闭门不出。只与一个叫求仲...

  •  手机用户4aa6c 蒋诩的典故出处

    《三辅决录》卷一:“蒋诩归乡里,荆棘塞门。舍中有三径,不出,惟求仲、羊仲从之游。”后人以“三径”代指隐士所居。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辛弃疾在《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中有“三径初成,鹤怨猿惊,稼轩未来。”

  •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这个典故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汉末蒋诩,据东汉末年人赵岐的《三辅决录·逃名》记载,在西汉末蒋诩不愿做官,反而决定到乡下定居归隐山林。他不与俗世中的官场人士结交,只在属于自己田家小院就开辟了三条小路,只和同样隐居不求功名的羊仲、求仲这个两个隐逸之士交往。这一典故被广...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歇后语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