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民伐罪的典故

吊民伐罪是一个典故,出自《孟子·滕文公》。商汤是上古时代夏朝末期商族的领袖,因夏桀王的残暴统治,各地百姓深受苦难。汤任用贤人伊尹执政,起义灭夏,先后征伐十一次,所向无敌,到处受到热烈拥护。老百姓形容汤的军队到来时,做买卖的不曾停市,种庄稼的照常下地,汤进行的征战,丝毫不惊扰百姓。...
吊民伐罪的典故
吊民伐罪是一个典故,出自《孟子·滕文公》。
商汤是上古时代夏朝末期商族的领袖,因夏桀王的残暴统治,各地百姓深受苦难。汤任用贤人伊尹执政,起义灭夏,先后征伐十一次,所向无敌,到处受到热烈拥护。老百姓形容汤的军队到来时,做买卖的不曾停市,种庄稼的照常下地,汤进行的征战,丝毫不惊扰百姓。

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民大悦,意思是汤诛杀了各地残暴的霸主,安抚那些受害的民众,就像下了一场及时雨,老百姓非常高兴。《孟子》中记载老百姓盼望商汤的军队来解救他们,就像大旱的时候盼望下雨一样。后来,吊民伐罪这一成语,用来形容安抚受害的百姓,讨伐有罪的统治者。
这个典故展示了商汤的英勇与仁慈,以及他对百姓的深切关爱。这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伐罪吊民的记载之一。这个成语的意思也逐渐演变为形容安抚受害者,讨伐有罪之人的行为。
夏朝末期商族的历史影响:
商族的出现打破了夏朝的统治,推动了历史的发展。夏朝末代皇帝桀暴虐无道,以武力镇压朝中忠臣,引起了各部落的联合反抗。商族的领袖汤推翻了夏朝的统治,建立了商朝,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朝代更迭。商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青铜器时代,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商族的文化和艺术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商朝的青铜器工艺精湛,被誉为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同时,商族的文化和艺术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商族的历史也影响了中国的政治和文化传统。商朝的统治者采用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和神权政治,这些制度和文化传统对于中国古代的政治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商族的历史也对于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商族的文化和艺术成为了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夏朝末期商族的历史影响深远,对于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023-11-30
球球词典 阅读 3 次 更新于 2025-04-21 23:30:14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吊民伐罪是一个典故,出自《孟子·滕文公》。商汤是上古时代夏朝末期商族的领袖,因夏桀王的残暴统治,各地百姓深受苦难。汤任用贤人伊尹执政,起义灭夏,先后征伐十一次,所向无敌,到处受到热烈拥护。老百姓形容汤的军队到来时,做买卖的不曾停市,种庄稼的照常下地,汤进行的征战,丝毫不惊扰百姓。...

  •  深空游戏 吊民伐罪历史典故

    这个典故中的“吊民伐罪”指的是百里奚为了为百姓伸冤,采取激烈的行动,用砍掉宫殿的柱子来迫使国君认识错误。这个故事通过百里奚的勇敢坚定以及他不屈不挠的精神,向后人传递了维护正义、为百姓谋福祉的重要价值观。

  •  深空见闻 吊民伐罪成语典故

    在历史的长河中,"吊民伐罪"这一成语源自于古代周发商汤的故事。这个成语意味着慰问受苦的人民,讨伐那些有罪的统治者,体现了对弱者的同情和对暴政的反抗精神。每个朝代末期,统治者因无为、暴虐和失去民心而易被推翻,"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是这一历史规律的体现。周武王姬发和商汤就是这...

  •  Du知道君9361e 吊民伐罪的意思是什么

    吊:慰问;伐:讨伐。慰问受苦的人民,讨伐有罪的统治者。出处 战国·孟轲《孟子·滕文公下》:“诛其罪,吊其民,如时雨降,民大悦。”示例 丞相兴仁义之兵,~,官渡一战,破袁绍百万之众。(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 《孟子·梁惠王下》:“归市者不止,耕者不变,诛其君而吊...

  •  百度网友549fe17 蒿里行中运用啥周武王伐讨刘邦项羽讨伐秦始皇典故的诗句是?

    盟津和咸阳皆用典,说明本来期望群雄团结一致,像周武王会合诸侯,吊民伐罪; 初心是要直捣洛阳,就像刘邦、项羽之攻破咸阳。首四句先以赞许的语气,叙写群雄会盟、讨伐董卓的义举。“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雁行(hang),群雁飞行时排成一字队形...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