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菜典故

清末时成都有位姓凌的翰林,因宦途失意退隐家居,潜心研究烹饪。他将原煮后炒的回锅肉改为先将猪肉去腥码味,以隔水容器密封的方法蒸熟后再煎炒成菜。因为早蒸至熟,减少了可溶性蛋白质的损失,保持了肉质的浓郁鲜香,原味不失,色泽红亮。自此,名噪锦城的早蒸回锅肉便流传开来。叫化鸡江苏常熟名菜...
中国菜典故
回锅肉  四川名菜,又称熬锅肉,传说这道菜是从前四川人初一、十五打牙祭(改善生活)的当家菜。当时做法多是先白煮,再爆炒。清末时成都有位姓凌的翰林,因宦途失意退隐家居,潜心研究烹饪。他将原煮后炒的回锅肉改为先将猪肉去腥码味,以隔水容器密封的方法蒸熟后再煎炒成菜。因为早蒸至熟,减少了可溶性蛋白质的损失,保持了肉质的浓郁鲜香,原味不失,色泽红亮。自此,名噪锦城的早蒸回锅肉便流传开来。  叫化鸡  江苏常熟名菜,又称黄泥煨鸡。相传明末清初时,常熟虞山麓有一叫化偶得一鸡,苦无炊具、调料,无奈,宰杀去脏后,带毛涂泥,放入柴火堆中煨烤,熟后敲去泥壳,鸡毛随壳而脱,香气四溢。适逢隐居在虞山的大学士钱牧斋路过,试尝,觉其味独特,归家命其家人稍加调味如法炮制,更感鲜美。此后,遂成为名菜,并一直流传至今。  麻婆豆腐  四川传统名菜,始创于清同冶初年,当时成都北郊万福桥有一陈兴盛饭铺,主厨掌灶的是店主陈春富之妻陈刘氏。她用鲜豆腐,牛肉末,辣椒、花椒、豆瓣酱等烧制而成。她烹制的豆腐,麻、辣、烫、嫩,味美可口,十分受人欢迎,人们越吃越上瘾,名声渐传开,因她脸上有几颗麻子,故传称为麻婆豆腐。从此名扬全国。  白煮肉  北京传统名菜,此菜创始于明末的满族,约有 300多年历史,清入关后从宫中传入民间。北京“砂锅居”饭庄制作此菜最为著名。传说,清乾隆六年(1741),砂锅居初建时,用一口直径 133厘米的大砂锅煮肉,每天只进一口猪,以出售白肉为主,由于生意兴隆,午前便卖完,摘掉幌子,午后歇业,于是在民间逐渐流传开一句歇后语:“砂锅居的幌子——过午不候”。2024-03-19
球球词典 阅读 3 次 更新于 2025-04-21 14:06:21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神仙鸭子,孔府的传统名菜,源于孔子七十四代孙孔繁坡时期。孔繁坡任山西同州知府时,府内厨师以鸭子出骨,加调料入碗加盖,上笼蒸制而成,肉质酥烂,香气浓郁,滋味鲜美。孔繁坡品尝后,觉得此菜制法独特,上笼蒸制以点香三炷烧尽为度,滋味胜于它菜,故取名为神仙鸭子。佛跳墙,福建名菜,现已成为...

  •  快乐生活 求有关中国菜诗词典故

    1. 中国菜的诗词典故丰富多彩,其中许多菜肴的名称和故事可以追溯到历史传说。例如,“神仙鸭子”源自孔府,据说是由孔繁坡时期的厨师所创制。而“佛跳墙”是福建的一道名菜,由郑春发改良工艺,使其更加鲜美。四川的传统名菜“麻婆豆腐”由陈刘氏创制,而“叫化鸡”则是江苏常熟的名菜,起源于明末清初。...

  • 回锅肉四川名菜,又称熬锅肉,传说这道菜是从前四川人初一、十五打牙祭(改善生活)的当家菜。当时做法多是先白煮,再爆炒。清末时成都有位姓凌的翰林,因宦途失意退隐家居,潜心研究烹饪。他将原煮后炒的回锅肉改为先将猪肉去腥码味,以隔水容器密封的方法蒸熟后再煎炒成菜。因为早蒸至熟,减少了可...

  •  海南加宸 左宗棠鸡的典故与传说

    左宗棠鸡,又称左公鸡、左家鸡及左鸡,是一道融合多家菜系的创新中国菜。如今,像“左宗棠鸡”这样直接以湘籍人名命名且广泛流传的湘菜并不多。这道菜不仅在中国享有盛名,在外国的一些中餐馆里也是招牌菜。让我们一同探索这道菜的典故与传说。“左宗棠鸡”因左宗棠而兴盛。左宗棠是清末着名将领,出生在...

  •  腾云新分享 左宗棠鸡的典故与传说

    左宗棠鸡又称左公鸡、左家鸡及左鸡,有人将之归类为融合多家菜系的创新中国菜。如今,像“左宗棠鸡”这样直接以湘籍人名命名、又得以广泛持续流传的湘菜寥寥无几。这道菜不仅在中国很有名,在外国不少中餐馆也当做招牌菜。我们就来看看饮食文化中左宗棠鸡的典故与传说吧。“左宗棠鸡”因左宗棠而兴。左...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