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煮书是什么典故?

杜甫煮书的例子:杜甫小时候读书,反复诵读品味,直到把书读熟读透。因此,后来他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所谓“煮书”其实就是反复品读,钻研,将书中的内容深入了解,透彻了解。最早提出文字可以煮的应该是宋代的董嗣杲,他在《秋凉怀旧》一诗中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少年偶负投机愧,今日徒工...
杜甫煮书是什么典故?
杜甫煮书的例子:杜甫小时候读书,反复诵读品味,直到把书读熟读透。因此,后来他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所谓“煮书”其实就是反复品读,钻研,将书中的内容深入了解,透彻了解。最早提出文字可以煮的应该是宋代的董嗣杲,他在《秋凉怀旧》一诗中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少年偶负投机愧,今日徒工煮字劳。”可惜他在诗里感叹的是煮字的辛苦和失意。
更多煮书的例子:
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为了“煮”好一句诗,将“春风又到江南岸”先改为“春风又过江南岸”,仍不满意,反复思索,精心“烹煮”,最后改为“春风又绿江南岸”。一个“绿”字,全句生辉,成为千古妙句。
唐代的贾岛,更是“遣词造句,刻意求工”的“煮书”能手,是中晚唐著名的苦吟诗人。他在《题诗后》中写道:“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用以说明“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这二句诗是他呕尽心血花了三年时间才锤炼出来的。2023-06-08
球球词典 阅读 2 次 更新于 2025-04-21 15:31:01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杜甫煮书的例子:杜甫小时候读书,反复诵读品味,直到把书读熟读透。因此,后来他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所谓“煮书”其实就是反复品读,钻研,将书中的内容深入了解,透彻了解。最早提出文字可以煮的应该是宋代的董嗣杲,他在《秋凉怀旧》一诗中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少年偶负投机愧,今日徒工...

  •  百度网友817354e 杜甫是怎样煮书的从中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品质?

    “煮书”的意思是反复阅读书籍,将书中的内容深入了解,“杜甫煮书”是一个很著名的历史典故, 表明了杜甫是很刻苦的人

  •  zjc处女座 从课文中你知道杜甫为什么“煮书”吗?

    杜甫煮书的故事所想到的:我们仔细打出字来‘煮书’二字,它的谐音就是“读书”或“熟读”。原来我们听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句子。我觉得“煮书”这句子与前面的句子很有关联性。多读书,熟读书,确实能够让我们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就像一位演员,拿到了剧本,粗看一遍,就不当回事了。进...

  •  zhiyub6028 杜甫怎么煮书

    所谓“煮”书:就是反复品读,钻研,将书中的内容深入了解,透彻了解。唐代诗人杜甫吧?他小时候读书,就能反复诵读品味,非把书读透不可。其实,这就是煮书。这样,他做起诗来就感到得心应手了。所以他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  西米露20021218 “煮书”的主要内容讲什么

    多读。一是要博览群书,二是要“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诗句,也说明了“多读”的道理。朋友们,同学们,愿“煮”书的方法助我们学得轻松、愉快,收获得更丰厚!“好书无足走天下”,那些经过“烹煮”的诗书皆流芳百世。(1)书可以怎么煮呢?你对“煮书”是...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