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雁传书”的典故是什么?

“鸿雁传书”的典故如下:汉朝时,苏武出使匈奴,被单于流放北海去放羊。10年后,汉朝与匈奴和亲,但单于仍不让苏武回汉。与苏武一起出使匈奴的常惠,把苏武的情况密告汉使,并设计,让汉使对单于讲:汉朝皇帝打猎射得一雁,雁足上绑有书信,叙说苏武在某个沼泽地带牧羊。单于听后,只有让苏武回汉。...
“鸿雁传书”的典故是什么?
“鸿雁传书”的典故如下:
汉朝时,苏武出使匈奴,被单于流放北海去放羊。10年后,汉朝与匈奴和亲,但单于仍不让苏武回汉。与苏武一起出使匈奴的常惠,把苏武的情况密告汉使,并设计,让汉使对单于讲:汉朝皇帝打猎射得一雁,雁足上绑有书信,叙说苏武在某个沼泽地带牧羊。单于听后,只有让苏武回汉。后来,人们就用鸿雁比喻书信和传递书信的人。

诗歌意象
鸿雁传书“在先秦两汉时期的萌生。自《诗经》始,”雁由人们日常生活的“伙伴”,进而成为诗歌的托情意象,但没有“鸿雁传书”的影子。《楚辞》有4篇写到雁,屈原的《思美人》中有一句:“因归鸟而致辞兮,羌宿高而难当”。洪兴祖注曰:“思附鸿雁,达中情也”。
虽然,屈原自己并没有点明这只“传情”的“归鸟”就是鸿雁,虽然这只归鸟传达的也只是“情”,但是这已经足以启发后来者的思绪,距“鸿雁传书”不远了。
2023-04-13
球球词典 阅读 3 次 更新于 2025-04-21 08:53:35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鸿雁传书”的典故如下:汉朝时,苏武出使匈奴,被单于流放北海去放羊。10年后,汉朝与匈奴和亲,但单于仍不让苏武回汉。与苏武一起出使匈奴的常惠,把苏武的情况密告汉使,并设计,让汉使对单于讲:汉朝皇帝打猎射得一雁,雁足上绑有书信,叙说苏武在某个沼泽地带牧羊。单于听后,只有让苏武回汉。...

  • “鸿雁传书”的典故主要有两个版本:西汉苏武牧羊版:背景:西汉时期,汉武帝派遣苏武出使匈奴,苏武因拒绝投降而被流放至贝加尔湖牧羊长达19年。典故:在这漫长的岁月里,苏武坚守信念,汉朝使者得知苏武未死后,巧妙地利用“鸿雁传书”的传说,说服单于释放了苏武。这个故事中的鸿雁成为了传递信息和希望...

  • 鸿雁传书的典故源自《史记》,具体故事如下:故事背景:汉武帝时期,使臣苏武被匈奴拘留并押在北海多年。汉朝后来派使者要求匈奴释放苏武,但匈奴单于谎称苏武已死。鸿雁传书情节:此时,有人暗地告诉汉使真相,并建议他声称汉皇在上林苑射下一只大雁,雁足上系有苏武的帛书,证明苏武未死且受困。汉使采纳...

  • 鸿雁传书出自苏武牧羊的典故。以下是关于鸿雁传书典故的详细解释:典故背景:据《史记》记载,汉朝时期,苏武被派遣出使匈奴。然而,他被单于流放至北海去放羊,以此作为对汉朝的惩罚和羞辱。鸿雁传书的由来:在苏武被流放10年后,汉朝与匈奴进行了和亲。但即便如此,单于仍然不允许苏武返回汉朝。与苏武一同...

  •  不想知道n 鸿雁传书典故

    与苏武一起出使匈奴的常惠,把苏武的情况密告汉使,并给他出主意让他对匈奴说:汉皇在上林苑射下一只大雁,这只雁足上系着苏武的帛书,证明他确实未死,只是受困。这样,匈奴单于再也无法谎称苏武已死,只得把他放回汉朝。从此,"鸿雁传书"的故事便流传成为千古佳话。而鸿雁,也就成了信差的美称。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