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雁传书的典故30字

有关“鸿雁传说”,民间还流传着另一个凄美的故事:唐朝薛平贵远征在外,妻子王宝钏苦守寒窑十八年矢志不移。有一天,王宝钏正在野外挖野菜,忽然听到空中有鸿雁的叫声,勾起他对丈夫的思念。她请求鸿雁代为传书给远征在外的薛平贵,好心的大雁欣然同意,可是荒郊野外哪里去寻笔墨?情急之下,她便撕下...
鸿雁传书的典故30字
“鸿雁传书”是中国古老的传说,因为鸿雁属定期迁徙的候鸟。古人便通过候鸟沟通信息,传递书信。《汉书 苏武传》记载,汉武帝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汉朝使节中郎将苏武出使匈奴被单于(匈奴君主)扣留,他不辱使命,单于便将他流放到北海(今天的贝加尔湖)牧羊。19年后,汉昭帝继位,汉奴修好,结为姻亲。汉朝使节来匈,要求放苏武回去,但单于不肯,却又说不出口,便谎称他已经死去。后来,汉昭帝又派使节出使匈奴,和苏武一起出使匈奴并被扣留的副使节常惠,通过禁卒的帮助,秘密会见了汉使,把苏武被流放的情况告诉了汉使,并让汉使对单于讲:“汉朝天子在上林苑打猎时,射到一只大雁,足上系着一封写在帛上的信,上面写着苏武在一个大泽中”。汉使听后非常高兴,就按照常惠的话来责问单于。单于听后大为惊讶,再也无法抵赖,只好将苏武放回。苏武因此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有气节的外交官,而“鸿雁传书”亦被传为美谈。这只虚拟的大雁从此成了中国邮政翩翩展翅象征的雏形。
有关“鸿雁传说”,民间还流传着另一个凄美的故事:唐朝薛平贵远征在外,妻子王宝钏苦守寒窑十八年矢志不移。有一天,王宝钏正在野外挖野菜,忽然听到空中有鸿雁的叫声,勾起他对丈夫的思念。她请求鸿雁代为传书给远征在外的薛平贵,好心的大雁欣然同意,可是荒郊野外哪里去寻笔墨?情急之下,她便撕下罗裙,咬破指尖,用鲜血写下一封盼望夫妻早日团聚的家书,让鸿雁捎去。因此,“鸿雁传书”便成了千古佳话。2015-05-06
帝喻曰 :必须释苏武回朝 。
匈奴使奏曰:苏武已死 。
帝曰 :朕于上林苑射落一雁 ,雁足 有苏武书信一封 ,尔焉敢欺朕 !
匈奴使 唯唯不敢仰视 。
匈奴使回漠北 ,传帝旨意 ,单于惧 ,以为天意 ,遂释苏武 ,赠品颇厚 ,载之以归 。2015-05-06
球球词典 阅读 49 次 更新于 2025-09-11 22:43:50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有关“鸿雁传说”,民间还流传着另一个凄美的故事:唐朝薛平贵远征在外,妻子王宝钏苦守寒窑十八年矢志不移。有一天,王宝钏正在野外挖野菜,忽然听到空中有鸿雁的叫声,勾起他对丈夫的思念。她请求鸿雁代为传书给远征在外的薛平贵,好心的大雁欣然同意,可是荒郊野外哪里去寻笔墨?情急之下,她便撕下...

  •  不想知道n 鸿雁传书典故

    与苏武一起出使匈奴的常惠,把苏武的情况密告汉使,并给他出主意让他对匈奴说:汉皇在上林苑射下一只大雁,这只雁足上系着苏武的帛书,证明他确实未死,只是受困。这样,匈奴单于再也无法谎称苏武已死,只得把他放回汉朝。从此,"鸿雁传书"的故事便流传成为千古佳话。而鸿雁,也就成了信差的美称。

  •  宜美生活妙招 鸿雁传书典故源自哪里 鸿雁传书典故是怎么样

    鸿雁传书的典故源自《史记》,具体故事和含义如下:故事背景:在汉武帝时期,使臣苏武被匈奴拘留,并被押在北海苦寒地带多年。汉朝后来派使者要求匈奴释放苏武,但匈奴单于谎称苏武已死。典故由来:有人得知苏武未死的真相后,暗地告诉汉使,并建议他声称汉皇在上林苑射下一只大雁,雁足上系有苏武的帛书,...

  •  宜美生活妙招 鸿雁传书是谁的典故

    “鸿雁传书”是苏武的典故。典故来源:该典故出自《汉书·苏武传》,讲述的是汉朝使臣苏武出使匈奴期间被扣留并流放到北海(今贝加尔湖)牧羊的故事。在苏武被扣留的19年里,他始终坚守气节,不肯屈服于匈奴的威逼利诱。典故内容:汉昭帝继位后,汉匈关系和好,汉朝派遣使节前往匈奴要求放回苏武。然而,单...

  •  誉祥祥知识 鸿雁传书典故说明

    中国古代典故"鸿雁传书"源于《史记》中对汉武帝时期使臣苏武的记载。苏武被匈奴拘留,汉朝派遣使者以巧妙的方式告知匈奴,汉皇在上林苑射下的大雁脚上系有苏武的帛书,以此证明他尚在人世。这个故事揭示了鸿雁作为信使的美称,如南朝乐府《西洲曲》中的“仰首望飞鸿,盼书信至”,表达了人们的期待和相思...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