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与钓鱼和做官相关的历史典故:姜太公钓鱼:商朝末年,姜子牙不满纣王暴政,隐居渭水,用直钩、无饵,钓竿离水面三尺垂钓,还说“愿者上钩”,实际上是在等待贤明君主。周文王姬昌听闻后,斋戒三日、亲自拜访,将他请出山。姜子牙辅佐文王、武王伐纣,建立周朝,成就霸业。这一典故比喻贤才等待明主赏识...
1、姜太公钓鱼 太公姓姜,名尚,西周时人,曾辅佐周武王灭了商朝。据民间传说,太公在出仕之前,隐居於渭水(在今陕西省境内)之滨。他常拿一根不带鱼饵的直钩钓竿,在水面上凭空钓鱼。一些樵夫看到他这样钓鱼都发笑。太公说:”我不是想钓真的鱼,而是想钓一位贤明的君主。”太公就这样期待了几十...
1、姜太公钓鱼是发生于商周时期的历史传说故事。说的是商纣暴虐,周文王决心推翻这样的局面。太公姜子牙受师傅之命,下界帮助文王。2、但姜子牙觉得自己半百之龄、又和文王没有交情,很难获得文王赏识。于是在文王回都途中,在河的一边,用没有鱼饵的直钩钓鱼,嘴里不断地唠叨:“快上钩呀上钩!愿意上钩...
“姜太公钓鱼”是商周时期的一个历史传说故事,具体典故如下:故事背景:商纣暴虐,周文王决心推翻暴政。太公姜子牙受师傅之命,下界帮助文王。钓鱼方式:姜子牙在文王回都途中,于河边用没有鱼饵的直钩钓鱼,且鱼钩离水面有三尺高。这种钓鱼方式与常人截然不同,因为通常鱼钩是弯的,并且会使用鱼饵来吸引...
关于钓鱼的成语典故,以下是几个经典的例子:一、指天射鱼 含义:这个成语描述的是一个人向着天空去射河里的鱼,显然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典故:它用来比喻那些办事方法不切实际,注定会落空的行为。二、以蚓投鱼 含义:意思是用蚯蚓作为鱼饵来钓鱼,通常能轻易钓到鱼。典故:此成语用来比喻用较小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