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杵成针的出处是《潜确类书·卷六十》。它来自于以下历史典故:- 故事背景:李白虽然自幼聪明过人,但并不是一个能持之以恒做完一件事的孩子,遇到困难时常常会退缩。- 事件经过:有一次,李白在河边闲逛时,看到一位老婆婆在磨刀石上不停地磨一根粗大的铁棒,神情专注。李白好奇地问老婆婆磨铁棒...
“磨杵成针”这个成语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传说故事。据记载,李白小时候在四川读书时,曾因学习困难而产生放弃的念头。有一天,他在山中遇到一位老婆婆,她正在用一根粗大的铁杵(即铁棒)在石头上磨针。李白感到好奇,便上前询问:“婆婆,您在做什么?”老婆婆回答:“我在磨针。”李白又问:“这么粗...
【出处】①宋·祝穆《方舆胜览》卷五三:“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②明·杨慎《七星桥记》:“矢磨杵成针之志,徼折梅寄之灵。”【近义词】①水滴石穿 ②持之以恒 ③坚持不懈 【反义词】①半途而废 ...
杵:舂米或捣衣的棒;只要:连词。表示必要或充足条件。“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励志故事:小时候不爱读书的唐朝大诗人李白,受到一位在河边石头上磨铁杵做针的老婆婆的启发,明白了“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李白因此发奋读书,终于成为了一位伟大的诗人,后被称为“诗仙”。教育我们孩...
解释:把铁棒磨成了针。比喻做任何艰难的工作,只要有毅力,下苦功,就能够克服困难,做出成绩。出处:《潜确类书》卷六十:“李白少读书,未成,弃去。道逢老妪磨杵,白问其故。曰:‘欲作针。’白感其言,遂卒业。”示例:没有~的毅力,学问上就不可能有很深的造诣。《潜确类书》卷六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