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交近攻的典故的来历

远交近攻典故的来历如下:远交近攻这个成语出自《战国策》中的秦策,范雎建议秦始皇说:“大王不如选择对远方的国家进行结盟,对近国进行攻打。得到一寸土地是大王的土地,得到一尺土地还是大王的土地。”这句话是范雎说服秦始皇的一句名句,也成为了一个很好的计策。春秋战国末年,七雄开始了争霸。秦国在...
远交近攻的典故的来历
远交近攻典故的来历如下:
远交近攻这个成语出自《战国策》中的秦策,范雎建议秦始皇说:“大王不如选择对远方的国家进行结盟,对近国进行攻打。得到一寸土地是大王的土地,得到一尺土地还是大王的土地。”这句话是范雎说服秦始皇的一句名句,也成为了一个很好的计策。
春秋战国末年,七雄开始了争霸。秦国在经过商鞅变法之后,不论是经济还是军事实力都发展的特别快。于是,秦昭王就开始了他吞并六国的计划,把六国都给吞并,自己独霸中原。
公元前270年,秦昭王准备出兵攻打远在天边的齐国。范雎见此情景,就向秦昭王献上了自己的计谋,就是“远郊近邻”的策略,劝说秦昭王不要轻易攻打齐国。范雎对秦昭王说:“齐国的实力很强大,而且离秦国又非常远,攻打齐国的时候,我们的军队必定会经过韩、魏两个国家。军队派少了的话,难以取得胜利。
但是军队多的话,就算打胜了秦军也无法占有齐国的土地。不如先与齐国进行结盟,再攻打邻国的韩、魏,然后逐步进行推进。”秦昭王听了范雎的话觉得非常有道理,于是决定先攻打韩、魏,为了防止齐国与韩、魏进行结盟,秦昭王又派使者主动去跟齐国进行结盟。
以后的四十余年,秦昭王继续坚持运用“远交近攻”的策略,与远方的齐、楚两国进行结盟,首先攻下了韩、魏,然后又从两翼进兵,攻破了赵国河燕国,统一了北方,又攻破了楚国,平定了南方,最后才对齐国进行用兵,齐国也被收入囊中。就这样,秦始皇征战十年,终于实现了统一六国的愿望。

远交近攻是谁提出来的?
“远交近攻”是兵法“三十六计”中的其中一计。是秦国的宰相范雎向秦昭王提出的策略,建议秦国将地理位置离的最近的韩、魏两国作为秦国的主要目标,同时应该与距离稍远的齐等国保持良好的联盟的关系,这样就可以没有其他的顾虑。这个策略使得秦国能够兼并六国,实现了秦国的大统一。
2023-02-10
球球词典 阅读 18 次 更新于 2025-07-27 21:58:05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远交近攻典故的来历如下:远交近攻这个成语出自《战国策》中的秦策,范雎建议秦始皇说:“大王不如选择对远方的国家进行结盟,对近国进行攻打。得到一寸土地是大王的土地,得到一尺土地还是大王的土地。”这句话是范雎说服秦始皇的一句名句,也成为了一个很好的计策。春秋战国末年,七雄开始了争霸。秦国在...

  •  宜美生活妙招 远交近攻历史典故

    远交近攻的历史典故主要包括以下要点:来源:远交近攻出自《战国策·秦策》,是范雎劝说秦王采用的战略方针。核心思想:先与较远的国家维持友好关系,而对邻国则先进行攻击。通过分化瓦解敌方联盟,实现各个击破。战略目的:避免力量分散:集中资源攻击较近的敌人。地理优势:在地理条件限制军事行动时,优先...

  •  宜美生活妙招 三十六计之远交近攻计谋典故

    远交近攻的计谋典故源于《战国策》,是战国时期范睢向秦昭王提出的一种外交和军事策略。策略主张:远交近攻主张先与较远的国家结盟,同时进攻邻近的国家。这一策略的目的是为了孤立并逐个击败邻近的敌对国家,从而逐步扩大自身的势力范围。历史背景:战国时期,七雄争霸,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实力迅速增长,秦昭王...

  •  smile韩辰 远交近攻的典故的来历

    战国末期,七雄争霸。秦国经商鞅变法之后,势力发展最快。秦昭王开始图谋吞并六国,独霸中原。公元前270年,秦昭王准备兴兵伐齐。范睢此时向秦昭王献上“远交近攻”之策,阻秦国攻齐。他说:齐国势力强大,离秦国又很远,攻打齐国,部队要经过韩、魏两国。军队派少了,难以取胜;多派军队,打胜了也无法...

  •  宸辰游艺策划 三十六计之远交近攻计谋典故

    远交近攻,源于《战国策》,范睢向秦昭王献策,主张先与较远的国家结盟,同时进攻邻近的国家。战国时期,七雄争霸,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实力迅速增长。秦昭王欲吞并六国,独霸中原。公元前270年,秦昭王欲伐齐,范睢提出“远交近攻”策略,主张先攻打邻国韩、魏,逐步推进,以防止齐国联合韩、魏。秦昭王...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歇后语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