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兔死狗烹”背后有何历史典故?该如何理解?

成语“兔死狗烹”背后的历史典故是:越王句践的大夫范蠡,在帮助越国打败吴国后,意识到越王只能共患难不能共享乐,于是选择自行引退。他写信给同事大夫文种,劝其也舍弃功名富贵以免招惹灾祸,信中提到“狡兔死,走狗烹”,即兔子死了,猎狗就被人烹食。后来,“兔死狗烹”就用来比喻给统治者效劳的人事...
成语“兔死狗烹”背后有何历史典故?该如何理解?
成语“兔死狗烹”背后的历史典故是:越王句践的大夫范蠡,在帮助越国打败吴国后,意识到越王只能共患难不能共享乐,于是选择自行引退。他写信给同事大夫文种,劝其也舍弃功名富贵以免招惹灾祸,信中提到“狡兔死,走狗烹”,即兔子死了,猎狗就被人烹食。后来,“兔死狗烹”就用来比喻给统治者效劳的人事成后被抛弃或杀掉。
对该成语的理解是:- 含义:指事成之后,曾经出过力的人被抛弃或杀害,如同兔子死后,猎狗被烹食一样。- 寓意:警示人们要警惕那些在成功之后可能忘恩负义、过河拆桥的人,同时也提醒人们在为他人效力时要有所保留,避免功成身退时遭遇不幸。- 应用:该成语常用于形容那些因失去利用价值而被抛弃或伤害的人,也可以用于揭示某些人在成功之后对待功臣的冷酷无情。
2025-01-22
球球词典 阅读 28 次 更新于 2025-09-11 10:18:55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成语“兔死狗烹”背后的历史典故是:越王句践的大夫范蠡,在帮助越国打败吴国后,意识到越王只能共患难不能共享乐,于是选择自行引退。他写信给同事大夫文种,劝其也舍弃功名富贵以免招惹灾祸,信中提到“狡兔死,走狗烹”,即兔子死了,猎狗就被人烹食。后来,“兔死狗烹”就用来比喻给统治者效劳的人事...

  •  翡希信息咨询 “兔死狗烹”有何典故?

    “兔死狗烹”的典故源自春秋时期越王勾践的故事。具体解释如下:故事背景:勾践被吴王夫差击败后,向吴国求和并成为奴隶。在范蠡和文种的辅佐下,勾践最终成功复国并灭掉吴国。成语来源:范蠡在完成灭吴大任后,意识到勾践心胸狭窄,不可共享富贵,于是选择离开。离开前,他通过他人向好友文种转达了“飞鸟尽...

  •  文暄生活科普 中国历史上十大冤案 No.2 名为“兔死狗烹案”

    “兔死狗烹案”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冤案之一,其背后蕴含着深刻的政治智慧和人性洞察。此案发生在春秋时期的越国,涉及越王勾践、范蠡和文种三位关键人物。一、案件背景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广为人知。他凭借坚韧不拔的意志,最终成功复仇,灭掉了强大的吴国。在这个过程中,范蠡和文种作为勾践的左膀右...

  •  翡希信息咨询 兔死狗烹

    兔死狗烹指事成之后,把曾经出过力的人一脚踢开或杀掉。这个成语来源于春秋末期吴、越争霸的历史故事。当时,越国被吴国打败后,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任用大夫文种、范蠡整顿国政,经过长期的努力和准备,终于击败吴国,洗雪国耻。然而,在越王勾践灭了吴国后,却在吴宫欢宴群臣时,对曾经为他出谋划策的...

  • “兔死狗烹”一词源自春秋时期越王勾践的故事。勾践被吴王夫差击败后,向吴求降,成为吴王的奴隶,最终通过范蠡和文种的辅佐,成功复国灭吴。然而,范蠡深知勾践心胸狭窄,意识到与之共患难后,不可共享富贵。在完成灭吴大任后,范蠡离开越国,过起了隐居生活。离开前,他通过他人向好友文种表达警告,言...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