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鲍之交的典故出处

【1】典故出处:《史记-管仲传》。【2】典故释义:管:管仲;鲍(bào):鲍叔牙;交:交情。春秋时齐人管仲和鲍叔牙相知最深。后常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3】历史典故:春秋时期,齐国有一对好朋友,一个叫管仲,另一个叫鲍叔牙。管仲家里很穷,又要奉养母亲。鲍叔牙知道了,就找管仲一起做生意。
管鲍之交的典故出处
【1】典故出处:《史记-管仲传》。
【2】典故释义:管:管仲;鲍(bào):鲍叔牙;交:交情。春秋时齐人管仲和鲍叔牙相知最深。后常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
【3】历史典故:春秋时期,齐国有一对好朋友,一个叫管仲,另一个叫鲍叔牙。管仲家里很穷,又要奉养母亲。鲍叔牙知道了,就找管仲一起做生意。赚了钱以后,管仲分到很多,鲍叔牙却分到很少。人们纷纷议论管仲是个贪财之人,不讲情谊。鲍叔牙知道后,便替管仲辩解说,管仲不是不讲情谊,他家里情况不好,而且要奉养母亲,多拿一点没有关系的。
【4】管仲和鲍叔牙一起去打仗,每次进攻的时候,管仲都躲在最后面,大家都说他是个贪生怕死的人。鲍叔牙听说后,向人们解释说,管仲不是贪生怕死,只是他得留着命回去照顾家中的老母亲啊!
【5】后来,公子诸当上了国君,他每天吃喝玩乐,任意妄为。鲍叔牙和管仲都预感齐国将会发生内乱,就分别带着公子小白和公子纠逃到莒国和鲁国去了。不久,诸被人杀死,管仲想让纠顺利地当上国君,于是便在暗中对付小白,可惜把箭射偏了,小白不仅没死,还当上了齐国的国王,是为齐桓公。
【6】齐桓公即位后,决定封鲍叔牙为宰相,鲍叔牙却对齐桓公说:“管仲各方面都比我强,应该请他来当宰相才是!”齐桓公惊讶地说:“管仲曾经拦猛扮想要杀我,你居然叫我请他来当宰相?”鲍叔牙却说:“这不能怪他,他是为了帮他的主人才这么做的呀!”齐桓公听了鲍叔牙的话,便请管仲回来当宰相,在管仲的辅佐下,齐国迅速强大起来。
【7】管仲在谈到他与鲍叔牙之间的往事时,曾说:“我曾和鲍叔牙一起做生意,分钱财,自己多拿,鲍叔牙不认为我贪财,他知道我贫穷;简灶我曾经三次作战,三次逃跑,鲍叔牙不认为我胆怯,他知道我家里有老母亲。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牙啊!”
【8】成长心语:管仲和鲍叔牙之间深厚的友情,已成为代代流传的佳话。朋友是一种相遇,朋友是一种相互认可,朋友是一种相助,朋友是一种关爱……但是,朋友最为可贵的还是相互信任。一旦成为知己,一定是彼此了解的,或许细节并不熟悉,但观念必定是了然于胸的,对于对方的行为总是可以作出最符合其初衷知埋的解释。管仲在鲍叔牙的坟前说过:“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牙。”管仲一生因为有这样一个知己,显得更加有意义了。2025-01-04
球球词典 阅读 3 次 更新于 2025-04-21 08:51:01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典故出处:《史记-管仲传》。【2】典故释义:管:管仲;鲍(bào):鲍叔牙;交:交情。春秋时齐人管仲和鲍叔牙相知最深。后常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3】历史典故:春秋时期,齐国有一对好朋友,一个叫管仲,另一个叫鲍叔牙。管仲家里很穷,又要奉养母亲。鲍叔牙知道了,就找管仲一起做生意。

  •  快乐生活 管鲍之交,各为其主有何典故

    然而,鲍叔牙解释说,管仲的行为是出于对主人纠的忠诚。齐桓公听从了鲍叔牙的意见,任命管仲为相,而管仲也不负众望,将齐国治理得繁荣昌盛。鲍叔牙推荐管仲之后,乐意成为他的下属。世人赞誉管仲的才华,同时也赞美鲍叔牙的知人善任。这便是“管鲍之交,各为其主”典故的由来,它传达了朋友间尽管各自...

  • 「管鲍之交」的典故出自于中国古代的故事。故事中有一个叫鲍叔牙的人,他在一个乌桓部落中遭遇到困境,被乌桓族人追捕。正准备被杀时,他遇到了一个叫管仲的人,管仲同情他的困境,帮助他逃脱了乌桓族人的追捕。鲍叔牙受到了管仲的救助后,非常感激,并立下誓言要与管仲结为兄弟。管仲虽然感到意外,但...

  • 【管鲍之交】管仲和鲍叔牙的友谊源于相互理解和信任。在齐国的春秋时期,鲍叔牙深知管仲的困境,与他合伙经营,并给予理解和支持。当管仲的行为被人误解时,鲍叔牙为他辩护,维护他的名誉。在齐国内乱中,两人各助一主,但鲍叔牙仍坚信管仲的才华,并劝说齐桓公重用他。齐桓公即位后,本想任鲍叔牙为相...

  •  谷艾文艺苑 历史典故之管鲍之交出自于哪里?它的哲学道理是什么?

    管鲍之交出自于司马迁的《史记·管仲传》。它的哲学道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相互理解与信任:管仲和鲍叔牙之间的友情基于深刻的相互理解和信任。鲍叔牙能够洞察管仲的困境和苦衷,给予他无私的支持和理解,这种信任是友情中最宝贵的部分。宽容与大度:鲍叔牙对管仲的宽容和大度,体现在他对管仲多次行为的...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