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橘井泉香——相传在三国时期,湖南有一位名医叫张仲景,他提倡“扶阳抑阴”的治疗原则,认为人体内部阳气的充足是保持健康的关键。他常常在自家的橘井泉旁治疗病人,橘井泉香的故事也因此流传至今。这个典故体现了中医重视扶阳的思想,强调阳气在人体中的作用。二、结合前四章所学的知识点和第五章道...
悬壶《后汉书·费长房传》载,市中有一老翁卖药,悬一壶于市头。而他的药给人治病,每每药到病除,十分有效,引起人们的注意。结果发现这个神奇的老头,每到落市关门后,他就跳入葫芦里。古代医药不分家,就把“悬壶”作为行医的代称。一些开业医生也将葫芦作为招牌,表示开业应诊之意,后人称医生的...
5、《本经逢原》:“知母,《本经》言除邪气肢体浮肿,是指溼热水气而言。故下文云下水,补不足,益气,乃溼热相火有余,烁灼精气之候,故用此清热养阴,邪热去则正气复矣。”6、《本草正义》:“知母寒润,止治实火,泻肺以泄壅热,肺痈燥咳宜之,而虚热咳嗽大忌。清胃以救津液,消中瘅热宜...
中国传统医学史上还有一个典故 橘井泉香 也和道医有关。这个典故讲的是西汉湖南一个叫苏旦的道士,有一技之长,对母亲极其孝顺,后来成仙。成仙前告诉我妈,明年会有疫情,然后井里的泉水可以用来泡橘子叶治病。第二年,不出所料,大规模疫情爆发,他的母亲遵照指示,将橘叶浸泡在井里的泉水中,救助...
中医并没有形成预防医学的理论体系,只有一些关于防病的认识,下面举两个例子:第一:《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这是中医中关于预防医学最早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