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发冲冠的历史典故

怒发冲冠的历史典故如下:词义 冠:帽子。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指愤怒得头发都竖起来,顶起了帽子。用法 形容愤怒到了极点,也作“冲冠怒发”。出处 这则成语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宋...
怒发冲冠的历史典故
怒发冲冠的历史典故如下:
词义
冠:帽子。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指愤怒得头发都竖起来,顶起了帽子。
用法
形容愤怒到了极点,也作“冲冠怒发”。

出处
这则成语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宋代岳飞《满江红》词:“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典故
赵惠文王得到一块稀世罕见的玉璧,这块玉璧是春秋时楚人和氏发现的,所以被称为和氏璧。秦昭王知道后,非常想占有它。于是他写信给赵王,假称要用十五座城换这块璧。
赵王害怕秦王骗他,但又不敢得罪秦王,于是同大臣们商量,却也没商量出办法。正在无可奈何之时,有人举荐了蔺相如,说他勇敢而有谋略。

赵王立刻召见了他,向他询问对策。蔺相如说:“秦强我弱,我们必须得去。如果我们去了,秦王不守信,那就是他无理,这样他就要承担不讲道理的责任。”
就这样,赵王派蔺相如出使秦国。秦王并没有隆重地欢迎他,而是在一个临时居住的宫室里非常傲慢地接见了他。秦王拿过璧后,看了又看,并把它传给大臣和姬妾们观赏。
看到秦王的这种态度,蔺相如非常愤怒。他看出秦王没有交换的诚意,便谎称要把这块玉璧的小毛病指给秦王看,趁机拿回了和氏璧。
他拿着和氏璧,往后退了几步,站在柱子旁。由于他非常气愤,头发根根直立,将帽子都顶了起来。他厉声斥责了秦王的无信和傲慢,并说秦王若再逼他,他将把玉璧撞碎。秦王只得道歉。最终,蔺相如出色地完成了使命,带着和氏璧返回赵国。
2023-11-09
球球词典 阅读 3 次 更新于 2025-04-21 20:22:21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怒发冲冠的历史典故如下:词义 冠:帽子。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指愤怒得头发都竖起来,顶起了帽子。用法 形容愤怒到了极点,也作“冲冠怒发”。出处 这则成语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宋...

  •  武汉誉祥科技 怒发冲冠典故

    成语"怒发冲冠"源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其"冠"指的是帽子。这个成语描绘的是人在极度愤怒时,头发直竖,仿佛能顶起帽子的景象,象征着强烈的愤怒。故事发生于战国时期,赵惠文王得到了珍贵的和氏璧,秦昭王欲以15座城池交换。赵王面临抉择,最终决定派智勇双全的蔺相如出使秦国。蔺相如深知秦...

  •  夏1天1的1风 怒发冲冠的故事

    战国时,秦昭襄王听说赵国有一块很珍贵的国宝一一和氏璧,就写信给赵惠王,说愿意用十五座城与之交换。赵王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蔺相如把璧献给秦王后,发现秦王根本就没有交付十五座城池的意思,于是就假说璧上有点小毛病要指给秦王看,趁机从秦王手中收回璧。这时蔺相如靠近殿柱,愤怒得头...

  • 怒发冲冠是一个成语典故与将相和中的蔺相如有关。怒发冲冠 【释义】形容愤怒到极点。【语出】《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人物】赵惠文王得到一块稀世的壁玉。秦昭王企图仗势把和氏璧据为己有。于是他假意写信给赵王,表示愿用15座城来换这块璧。赵王...

  • 怒发冲冠这个成语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在蔺相如完璧归赵论中,怒发冲冠的蔺相如表示自己不愿受辱于秦王,决定与秦王决裂。后来,怒发冲冠这个成语逐渐流传下来,被用来形容人们极端愤怒的情绪。3、怒发冲冠的影响 怒发冲冠这个成语在我国文化中有着广泛的影响,不仅用于形容人的愤怒情绪,...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