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发冲冠为红颜的典故

怒发冲冠为红颜的典故如下:冲冠一怒为红颜,出自明末清初诗人吴伟业(字骏公号梅村)的《圆圆曲》,写于1651年顺治八年辛卯初,原文是:“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陈圆圆是明末名满天下的“秦淮八艳”之一,一出道便被名士争相攀求,一时名气盖过温婉可人的董小宛。红颜薄命,先被田...
怒发冲冠为红颜的典故
怒发冲冠为红颜的典故如下:
冲冠一怒为红颜,出自明末清初诗人吴伟业(字骏公号梅村)的《圆圆曲》,写于1651年顺治八年辛卯初,原文是:“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陈圆圆是明末名满天下的“秦淮八艳”之一,一出道便被名士争相攀求,一时名气盖过温婉可人的董小宛。红颜薄命,先被田弘遇所掠,献给了崇祯皇帝,岂料没有得到崇祯的宠幸,后被吴三桂纳为妾。
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正月,闯王李自成在长安正式建立大顺政权,年号永昌。随后,他亲率大军渡河东征,杀向明朝的都城北京。

三月初,李自成兵临宣府(河北张家口市宣化)城下,京城危在旦夕。崇祯万般无奈之下,诏封吴三桂为平西伯,命其放弃关卡,入关勤王。此时吴三桂是辽东总兵,驻守山海关。吴三桂接到勤王旨令,统兵入关,当到达出山海关不远的河北丰润(今河北唐山市内)突闻噩耗,京城失陷,崇祯自缢身亡,遂带兵返回山海关。
四月初,吴三桂亲率所部进京谒见新皇帝李自成。但途中又听闻大顺军在北京捉拿大批勋贵高官,拷掠追银,他父亲吴襄也在其中。而更刺激他的是,他的爱妾陈圆圆也被抢走了。
相传吴三桂当时勃然大怒,厉声喊到:“大丈夫不能保一女子,何面目见人耶。”当即挥师第二次返回山海关,降而复叛,上演了一幕绝世的“冲冠一怒为红颜”,为清廷定鼎中原立下了汗马之功。

真实的历史中,冲冠一怒为红颜的说法为后人杜撰。清朝人编写的明史对此只字不提,说明他们根本不知道有这回事。其次,吴三桂并未投降李自成。蓟辽总督王永吉派吴三桂的副将向清政府借兵,要求他们从喜峰口长城一线由北向南与自西向东的关宁铁骑两线作战打击农民军,却被求战心切的吴三桂改为自山海关出兵联合进攻。
此后,从山海关到北京一线,农民军丢弃无数粮草,辎重,美女(古代美女往往被当成战利品),正是在收割战利品的过程中,吴三桂才结识了陈圆圆。
2023-10-24
球球词典 阅读 2 次 更新于 2025-04-21 13:51:5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怒发冲冠为红颜的典故如下:冲冠一怒为红颜,出自明末清初诗人吴伟业(字骏公号梅村)的《圆圆曲》,写于1651年顺治八年辛卯初,原文是:“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陈圆圆是明末名满天下的“秦淮八艳”之一,一出道便被名士争相攀求,一时名气盖过温婉可人的董小宛。红颜薄命,先被田...

  •  翡希信息咨询 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典故

    “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典故是指吴三桂为了陈圆圆而怒发冲冠的故事。具体来说:背景:在明末清初,李自成起兵攻破北京,吴三桂原本打算投降李自成。事件起因:但当他得知自己的爱妾陈圆圆被李自成的手下刘宗敏掳走后,愤怒至极。吴三桂的反应:他高叫“大丈夫不能自保其室何生为?”表示如果不能保护自己的家室...

  •  百度网友2b62908 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意思是什么?

    这句话出自明末清初诗人吴伟业所作的《圆圆曲》,原文是: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红颜流落非吾恋,逆贼天亡自荒宴。译文:全军痛哭披上缟素,那知道将军冲冠一怒是为了红颜。还说红颜流落不是他所系恋,还说逆贼命定灭亡是因为迷于饮宴。

  •  文暄生活科普 吴三桂为何怒发冲冠为红颜?

    因此,吴三桂的“怒发冲冠”并非单纯的愤怒,而是源于对爱妾的深深情感和对权力欲望的交织,这在历史记载中形成了一个独特的转折点。他的决定,无论出于个人情感还是政治策略,都深刻影响了那个时代的走向。

  •  起航教育培训公司 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

    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煤山(今景山)自缢。明朝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只为陈圆圆被刘宗敏掠去,就怒发冲冠,拒降李自成,引清兵入关。结果清廷入主中原,奴役中华民族长达260余年,吴三桂也成为千古罪人。这就是“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故事。有一年,吴三桂随祖父到苏州采购绸缎,闲暇时与...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