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关蓬候骑,都护在燕然”运用了什么典故和表达了作

诗人离家出使他国,独行多日,终于遇到了本国之人,按说他乡遇故知,该有一丝欢喜吧?可这位“候骑”全无畅谈乡情之意,只简单报告了一下:“都护在前面的燕然山呢!”就去巡逻了啊,此时此刻诗人的孤寂凄苦之情便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来了啊!运用了“燕然勒功”的典故,其出自《后汉书》卷二十三〈窦融列传...
“萧关蓬候骑,都护在燕然”运用了什么典故和表达了作
诗人离家出使他国,独行多日,终于遇到了本国之人,按说他乡遇故知,该有一丝欢喜吧?可这位“候骑”全无畅谈乡情之意,只简单报告了一下:“都护在前面的燕然山呢!”就去巡逻了啊,此时此刻诗人的孤寂凄苦之情便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来了啊!
运用了“燕然勒功”的典故,其出自《后汉书》卷二十三〈窦融列传·窦宪〉.
东汉窦宪破北匈奴,登燕然山,刻石记功.“燕然勒功”指把记功文字刻在石上.勒,雕刻的意思
这首诗写出了出使边塞的艰苦行程.
描绘了塞外壮阔奇丽的景象及到达边塞访问的
情况,表达了诗人飘泊天涯的悲壮情怀和难以排遣的孤寂之情2017-03-30
球球词典 阅读 3 次 更新于 2025-04-22 07:10:52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anonymous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这句诗运用了历史典故了吗

    1、“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这句诗运用了历史典故;2、运用的典故为:勒石燕然东汉时,窦宪追击匈奴,出塞三千余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后有“勒石燕然”之说。暗示已胜利或对胜利的向往或期盼。开元25(公元737)年春,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战胜吐蕃,王维奉唐玄宗之命,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

  •  万俟典雅书禧 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运用什么典故

    历史典故东汉时,窦宪追击匈奴,出塞三千余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后有“勒石燕然”之说。暗示已胜利或对胜利的向往或期盼。使至塞上王维(唐)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吴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 诗人离家出使他国,独行多日,终于遇到了本国之人,按说他乡遇故知,该有一丝欢喜吧?可这位“候骑”全无畅谈乡情之意,只简单报告了一下:“都护在前面的燕然山呢!”就去巡逻了啊,此时此刻诗人的孤寂凄苦之情便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来了啊!运用了“燕然勒功”的典故,其出自《后汉书》卷二十三〈窦融列传...

  •  文暄生活科普 对“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的赏析

    王维的诗句“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以其独特的写景手法展现了诗人出使边塞时的所见所感。春天的行程中,归雁北翔的景象触发了他的灵感,他借此自比,巧妙地将叙事与写景融合,体现了他的艺术才华。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更是被誉为“千古壮观”,这句描绘了塞外壮丽而荒凉的风光,"大漠...

  •  成大文化17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中诗人运用典故有什么作用

    候骑:侦察兵.王维出使河西并不经过萧关,此处大概是用何逊诗"候骑出萧关,追兵赴马邑"之意,非实写.都护:官名.唐朝在西北置安西、安北等六大都护府,每府派大都护一人,副都护二人,负责辖区一切事务..燕然:古山名,即今蒙古国杭爱山,代指边防前线.《后汉书��窦宪传》:宪率军大破...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