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上中下的成语典故

关于上中下的成语典故如下:1、上行下效:春秋时,齐景公好打猎。有个人说他爱打鸟,齐景公爱好摹仿也打起了鸟来。这则寓言后演化成语“上行下效”。2、上树拔梯:古时兵法,将帅给士兵解释作战计划时,常说:“你登高看,下面是一块好场地。”这是称赞可以大摆阵势的场所。如果兵法家用比喻的语言...
关于上中下的成语典故
关于上中下的成语典故如下:
1、上行下效:春秋时,齐景公好打猎。有个人说他爱打鸟,齐景公爱好摹仿也打起了鸟来。这则寓言后演化成语“上行下效”。
2、上树拔梯:古时兵法,将帅给士兵解释作战计划时,常说:“你登高看,下面是一块好场地。”这是称赞可以大摆阵势的场所。如果兵法家用比喻的语言说出来,这就成为“上树拔梯”。后人就把“上树拔梯”比喻为给某人或某事做帮手、搭桥,以达到某种目的。

3、下笔成章:三国时,曹操的主簿杨修,是个文学家。有一次,曹操造了一所后花园。落成时,曹操去观看,在大门上写了一个“活”字。工匠们不了解曹操的意思,就去问杨修。杨修说:“‘门’上添个‘活’字就是‘阔’了,丞相嫌门太大呀!”
4、下马看花:唐诗人孟郊年轻时隐居嵩山,过着清贫闲淡的生活。后来他多次应考进士,但都没有考中。到四十六岁时才考中进士。这时他心情异常欢喜,写了《登科居》这首诗:“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崖。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学习成语的好处:
1、成语可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成语中蕴藏着丰富的知识与文化底蕴。它们简单有趣,通常四个字就能表达出完整的意思。这可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促使他们探索成语背后的故事。
2、成语可以锻炼孩子的想象力,成语一般都能引经据典,所以里面会涉及到大量的历史故事。孩子在学习成语时,会先了解其背后的故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充分发挥想象能力。
3、成语可以提升孩子的语文成绩,语文考验的是孩子对文字驾驭的能力,而作文是检验这项能力的标准。如何提高孩子的文学素养,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
2023-10-26
球球词典 阅读 3 次 更新于 2025-04-21 17:28:1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关于上中下的成语典故如下:1、上行下效:春秋时,齐景公好打猎。有个人说他爱打鸟,齐景公爱好摹仿也打起了鸟来。这则寓言后演化成语“上行下效”。2、上树拔梯:古时兵法,将帅给士兵解释作战计划时,常说:“你登高看,下面是一块好场地。”这是称赞可以大摆阵势的场所。如果兵法家用比喻的语言...

  •  翡希信息咨询 上下一心的意思

    上下一心的意思是上上下下一条心,形容集体中所有人思想统一,目标一致。以下是关于“上下一心”的详细解释:含义:这个成语强调集体内部的团结和统一,表示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努力实现共同的目标。出处:该成语出自先秦时期荀况的《荀子·富国》:“上下一心,三军同力,与之远举极战,则不可。

  • 典故:围魏救赵 影响:无 马陵之战: 交战国家:魏、齐 典故:减灶计 影响:齐国强大 长平之战: 交战国家:魏、齐。 典故:纸上谈兵 影响:东方六国无力抵御秦国的战争。 城濮之战:退避三舍 我要说的是商鞅变法: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的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这句话告诉我们...

  •  汉匠文化 几个人骑马、上中下错连接是什么成语

    成语是【田忌赛马】田忌赛马出自《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第五》,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揭示如何善用自己的长处去对付对手的短处,从而在竞技中获胜的事例.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

  •  谷艾文艺苑 成语“上行下效”该怎么理解?背后有什么历史典故?

    成语“上行下效”的理解及背后历史典故如下:理解:- 含义:上行下效指的是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跟着怎么干,即上行而后下效。这通常用于形容一种不良的社会风气或组织文化,其中上级的行为成为下级模仿的对象。历史典故:- 背景:春秋时期,齐景公在宰相晏婴去世后,一直没有臣子敢于当面指正他的...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