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泪斩马谡的典故

挥泪斩马谡的典故如下:失手亭,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而来。当时,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只有剩2500名士兵在城里。诸葛亮登城楼观望后,对众人说:“大家不要惊慌,我略用计策,便可教司马懿退兵。”于是,诸葛亮传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来,士兵原地不动,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声...
挥泪斩马谡的典故
挥泪斩马谡的典故如下:
失手亭,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而来。当时,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只有剩2500名士兵在城里。诸葛亮登城楼观望后,对众人说:“大家不要惊慌,我略用计策,便可教司马懿退兵。”
于是,诸葛亮传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来,士兵原地不动,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声喧哗的,立即斩首。又叫士兵把四个城门打开,每个城门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样,洒水扫街。诸葛亮自己披上鹤氅,戴上高高的纶巾,领着两个小书童,带上一张琴,到城上望敌楼前凭栏坐下,燃起香,然后慢慢弹起琴来。

司马懿的先头部队到达城下,见了这种气势,都不敢轻易入城,便急忙返回报告司马懿。司马懿听后,笑着说:“这怎么可能呢?”于是便令三军停下,自己飞马前去观看。离城不远,他果然看见诸葛亮端坐在城楼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弹琴。
左面一个书童,手捧宝剑;右面也有一个书童,手里拿着拂尘。城门里外,20多个百姓模样的人在低头洒扫,旁若无人。司马懿看后,疑惑不已,便来到中军,今后军充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撤退。
他的二子司马昭说:“莫非是诸葛亮家中无兵,所以故意弄出这个样子来?父亲您为什么要退兵呢?”司马懿说:“诸葛亮一生谨慎,不曾冒险。现在城门大开,里面必有埋伏,我军如果进去,正好中了他们的计。还是快快撤退吧!”于是各路兵马都退了回去。

挥泪斩马谡
指《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情节,故事里,马谡因为骄傲自大导致街亭被破,诸葛亮即使十分欣赏马谡的才干,但是为了安抚朝野上下,诸葛亮不得不忍痛斩下马谡的人头,以此换取民心。
2023-11-16
球球词典 阅读 3 次 更新于 2025-04-21 20:57:3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挥泪斩马谡的典故如下:失手亭,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而来。当时,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只有剩2500名士兵在城里。诸葛亮登城楼观望后,对众人说:“大家不要惊慌,我略用计策,便可教司马懿退兵。”于是,诸葛亮传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来,士兵原地不动,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声喧...

  •  宜美生活妙招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为什么?挥泪斩马谡典故介绍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原因主要是马谡擅自违抗军令,导致街亭失守,使得北伐计划受挫。以下是关于挥泪斩马谡典故的详细介绍:马谡的背景与才华:马谡早年在荆州跟随刘备,凭借自己的才华不断升官,并得到了诸葛亮的赏识。诸葛亮认为马谡是一个才华过人、能够担当大任的人才,经常与他探讨军事。北伐计划与街亭失守...

  •  唔哩头条 挥泪斩马谡典故?

    8. 马谡固执己见,坚持山上布局,最终导致街亭失守,蜀军北伐失败。

  •  深空游戏 挥泪斩马谡怎么读

    "挥泪斩马谡"的读音是huī lèi zhǎn mǎ sù。这个典故源自《三国演义》,讲述的是蜀汉将领马谡的悲剧。马谡因违反诸葛亮的作战指令,导致街亭失守,最终被诸葛亮下令处死。这个故事,不仅展示了马谡的悲剧,也反映了诸葛亮坚持原则、令行禁止的严明军纪。马谡的故事让我们深刻理解到,服从命令、遵循规...

  •  上海贡苒网络 挥泪斩马谡的典故

    故作此态?父亲为何退兵?”司马懿答:“诸葛亮素来谨慎,不轻涉险。今城门洞开,必有伏兵,我军若入,正中其计。速速撤退!”于是,各路人马均撤退回营。“挥泪斩马谡”出自《三国演义》,描述马谡因狂妄自大导致街亭失守,诸葛亮虽深爱马谡之才,但为安抚朝野,只得忍痛斩之,以此取信于民。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歇后语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