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姓附录:召姓典故、趣事

召姓的历史中,有一则典故深深烙印,名为"甘棠遗爱",讲述了周公与召公分陕而治的故事。召公负责陕县以西的区域,他深入民间,常常在田间地头处理事务。有一次,他拒绝了地方官吏提供的休息和招待,坚持"不劳一身而劳百姓",体现了文王的治国理念。召公在棠梨树下公正断案,深受百姓爱戴,他所治理的...
召姓附录:召姓典故、趣事
召姓的历史中,有一则典故深深烙印,名为"甘棠遗爱",讲述了周公与召公分陕而治的故事。召公负责陕县以西的区域,他深入民间,常常在田间地头处理事务。有一次,他拒绝了地方官吏提供的休息和招待,坚持"不劳一身而劳百姓",体现了文王的治国理念。召公在棠梨树下公正断案,深受百姓爱戴,他所治理的地方因此繁荣,人们安居乐业。
召公去世后,人们对他的怀念凝结在了甘棠树上。《诗经·召南·甘棠》以三章九句的简短诗篇,描绘了召伯在甘棠树下的身影,深情地表达了人们对他的敬仰。诗中写道:
茂密阴凉的甘棠树,召伯曾在此休憩,切勿剪伐,以示尊敬。甘棠树荫庇之处,召伯曾歇息,勿令损坏,以留记忆。甘棠树下,召伯曾驻足,勿拔勿损,以铭记仁政。这个故事演变成成语"甘棠之爱"或"甘棠遗爱",赞美那些为民造福、公正无私的贤良官员。这颗茂盛的甘棠树,见证了召公的仁政和百姓对他的深深感激,成为召姓历史中的一段佳话。
扩展资料召(Shào)姓源流单纯,源出有一。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后,以封邑名为氏。 据《通志·氏族略》,周文王第五子,食邑于召邑(今陕西省东岐山西南),后又封于燕,至太子丹时为秦所灭,子孙遂以召为姓,称为召氏。
2024-06-11
球球词典 阅读 3 次 更新于 2025-04-22 03:18:54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召姓的历史中,有一则典故深深烙印,名为"甘棠遗爱",讲述了周公与召公分陕而治的故事。召公负责陕县以西的区域,他深入民间,常常在田间地头处理事务。有一次,他拒绝了地方官吏提供的休息和招待,坚持"不劳一身而劳百姓",体现了文王的治国理念。召公在棠梨树下公正断案,深受百姓爱戴,他所治理的地...

  •  濮阳齐xd 召姓的附录:召姓典故、趣事

    〖甘棠遗爱〗周公、召公分陕而治,陕县以西由召公治理。相传他下乡视察时,就在田间地头处理民间事务。地方官吏要群众腾出房屋让他休息,烧茶备饭招待他,他马上制止了,说:“不劳一身而劳百姓,非吾先君文王之志”。召公还在棠梨树下受理民事,听讼决狱,他秉公而断,使民无冤抑,把他分管的管一...

  •  小文芋月西2158 召姓 召氏家谱 召姓起源 召姓名人 召姓的来源 召姓简介

    据《通志·氏族略》,周文王第五子召公奭(音shì),食邑于召邑(今陕西省东岐山西南),后又封于燕,至太子丹时为秦所灭,子孙遂以召为姓,称为召氏。又据《通挚氏族略以邑为氏》、《万姓统谱》等史料所记载,周初大臣召康公因食邑于召,被称位召公或召伯。他后来还被封于燕国,他派儿子去管理燕国,自己留在镐...

  •  宸辰游艺策划 召姓姓氏源流

    《氏族博考》中提到,召姓与邵姓原本同源,起源于春秋时期,最初是一姓,后来分化为两个姓氏。汝南、安阳等地的族裔以邑为姓,即召姓。关于召姓改为邵姓的历史,文献记载不详,推测可能发生在秦朝建立前后。到了汉代,召姓逐渐转变为邵姓,因此召姓在后来的历史中并不常见。总的来说,姬奭作为召姓...

  •  ji...u@163.com771ec29 “召”在姓里读什么?

    召姓分两支——读Shao(音绍),是汉姓;读Zhao(音兆),是云南省傣族的姓氏;召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