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出自故事的成语

出自故事的成语有退避三舍、草木皆兵、卧薪尝胆、四面楚歌等。一、退避三舍的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亡十几年。经过千辛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君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一天...
有哪些出自故事的成语
出自故事的成语有退避三舍、草木皆兵、卧薪尝胆、四面楚歌等。
一、退避三舍的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亡十几年。经过千辛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君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
重耳略加思索说:“美女侍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

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主持朝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
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二、退避三舍的释义
退避三舍:原意指为了回避与对方的冲突,主动退让九十里;常用于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成语出处与成语用处
一、成语出处
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公子重耳)及楚,楚子飨之,曰:“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
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曰:“虽然,何以报我?”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退避三舍”。
二、成语运用
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
2023-11-10
球球词典 阅读 15 次 更新于 2025-09-11 22:25:25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多彩生活小贴士 20个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要有人物

    1. 成语“退避三舍”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故事讲述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亮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  多彩生活小贴士 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1. 完璧归赵 解释: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指蔺相如将完美无瑕的和氏璧,完好地从秦国带回赵国首都,比喻把物品完好地归还物品主人。近义词:物归原主、物归旧主 反义词:久假不归、巧取豪夺、横征暴敛 例句:这些书我看过之后一定会完璧归赵,请你放心。2. 围魏救赵 解释:原指战国时...

  •  誉祥祥知识 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例子:完璧归赵:出自战国时期蔺相如将和氏璧完整地从秦国带回赵国的故事。围魏救赵:源自战国时期孙膑用围攻魏国的方法来解救被魏国围攻的赵国。退避三舍:讲的是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在逃避追杀时,曾对楚成王许诺,若两国交战,晋军将退避三舍(九十里)。毛...

  •  唔哩生活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1. 如火如荼:这个成语出自《国语·吴语》,形容某种人群或事物阵容之大,气势之盛。2. 完璧归赵:出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讲述了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无损地从秦国带回赵国的故事,比喻把物品完好无损地归还给原主。3. 围魏救赵: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指孙膑采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

  •  翡希信息咨询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主要包括以下这些:三顾茅庐:形容真心诚意,一再邀请。出自刘备三次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的历史故事。铁杵成针:比喻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出自李白小时候遇到老妪磨铁杵的故事。望梅止渴: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