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荆道故的典故

班荆道故的典故如下:《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载,伍举在从郑国去晋国的路上,和老朋友声子相遇于郑国郊外,两人就铺开荆条席地而坐,一边吃东西,一边谈往事。后用“班荆道故”形容老朋友途中相遇,共话旧谊。班:铺开。详细介绍如下:春秋时期,楚国人伍参和蔡国人子朝是好友,他们的儿子伍举和...
班荆道故的典故
班荆道故的典故如下: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载,伍举在从郑国去晋国的路上,和老朋友声子相遇于郑国郊外,两人就铺开荆条席地而坐,一边吃东西,一边谈往事。后用“班荆道故”形容老朋友途中相遇,共话旧谊。班:铺开。
详细介绍如下:
春秋时期,楚国人伍参和蔡国人子朝是好友,他们的儿子伍举和声子由于父辈的关系,从幼年就相识,交情一直很好。

伍举后来做了王子牟的女婿。楚康王十三年,王子牟触犯国法,畏罪出逃。有人诬陷伍举,对令尹(楚国的最高执政官员)子木说:“王子牟之所以能逃亡,是得到了伍举的帮助。”子木在没弄清楚事实之前,就派人抓捕了伍举。
伍举听到风声后,连家也不敢回,独自急匆匆地逃往郑国。但是郑国与楚国距离太近,并且郑国向来畏惧楚国的威势,伍举担心在郑国也不能幸免于难,就准备一路向北逃亡,投奔晋国。
这天清晨,伍举早早整理好了行囊,踏上了通往北方的道路。当他快要到达郑国都城新郑时,突然听到身后传来几声叫喊。
伍举转身一看,认出叫他的人是旧友声子,顿时惊喜不已。他与声子自幼相识,长大后天各一方,如今竟在他乡重聚,两人分外激动。两人从道旁的黄荆树上折下一些枝条,铺在地上坐下,又取出随身带的食物,一边吃,一边叙说别后的情形。
伍举对声子诉说了自己的凄凉处境,并说:“岳丈所为我毫不知情。我本清白,现在却为形势所逼,逃离母国,这一去不知何日再回故土。”

他讲到艰难处,声泪倶下。声子也倍觉伤感,便以好言相劝道:“哥哥不妨先去晋国,小弟也要前往晋国,恰好能与哥哥结伴而行。到晋国后,哥哥先安顿下来。小弟当尽力周旋,帮助哥哥早曰还乡。”
那时,晋国和楚国都在争夺中原的霸主地位,双方一直攻战不休。而就在伍举从楚国出走之时,宋国的大夫向戌联合齐、鲁、秦、郑、陈、蔡等国,一起劝说晋、楚休兵讲和。声子之所以去晋国,就是以使者的身份前去商谈会盟事宜的。
2023-07-30
球球词典 阅读 2 次 更新于 2025-04-21 13:57:31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班荆道故的典故如下:《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载,伍举在从郑国去晋国的路上,和老朋友声子相遇于郑国郊外,两人就铺开荆条席地而坐,一边吃东西,一边谈往事。后用“班荆道故”形容老朋友途中相遇,共话旧谊。班:铺开。详细介绍如下:春秋时期,楚国人伍参和蔡国人子朝是好友,他们的儿子伍举和...

  •  文暄生活科普 班荆道故的意思

    班荆道故(拼音:bān jīng dào gù)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班荆道故”的原义是相传伍举和声子在郑国野外相遇,把荆条铺在地上,一起坐下吃东西,并谈回楚国的事;后形容朋友在途中相遇,互叙旧情;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成语...

  • 在古代的文化交流中,有一个寓意深厚的成语“班荆道故”。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铺开荆条作为坐垫,朋友们在路上相遇时,一同坐下来,分享过去的故事。"班"字形象地描绘了用荆条铺地的场景,而"道故"则传达出他们通过交谈回顾过去的友情。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左传·襄公二十六年》的一段记载。伍...

  •  消息到 班荆道故的典故?

    “班荆道故”,是说朋友相逢,便立即就地铺开黄荆,坐在上面共话旧谊;“楚材晋用”,是说楚国虽有人才,却不被重用,结果其人才被晋国所用。这两个成语皆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伍举娶申公子牟之女为妻,后来子牟有罪,从楚国出逃,楚康王不察究竟,认为是伍举将他放走的。伍举得知后,...

  • anonymous 班荆道故的成语典故

    简介出处先秦·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伍举奔郑,将遂奔晋。声子将如晋,遇之于郑郊,班荆相与食,而言复故。”示 例 一次邂逅相逢,一次~,竟使一位艺术殉道者在冥冥里忽闻天籁,于混沌中顿悟禅机。”(李存葆《伏虎草堂主人》)故 事春秋时期,楚国的伍参(shen 第一声)与蔡国的...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歇后语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