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超的成语典故

1.典故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超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投笔从戎”。2.成语寓意:班超四...
班超的成语典故
班超的成语典故如下:
原文: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译文:班超字仲升,扶风安陵人,是徐县令班彪的小儿子。为人有远大志向,不拘小节。但在家孝顺父母,常干辛苦的事,不以劳动为耻辱。能言善辩,粗览历史典籍。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跟到洛阳。家里穷,常给官府雇佣抄书来养家。
长期的劳苦,曾经停下活,扔笔感叹:“大丈夫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应该模仿傅介子、张骞立功在异地,以得了封侯,怎么能长期在笔砚间忙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人物怎么能了解壮烈之士的志向呢!”
补充资料:
1.典故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超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投笔从戎”。
2.成语寓意:班超四十岁投笔从戎,弃文就武,体现了他的雄心壮志。成语告诉人们,应向班超学习,从小就树立远大的志向,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成为一个栋梁之材,报效祖国。要意识到,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国尚不能国,何及家与个人。武能定国,文能安邦,不管投笔从戎也好,弃武从文也罢,都只有一个目的,为国雄于地球而贡献出自己所有的力量。
2023-08-14
球球词典 阅读 26 次 更新于 2025-07-27 20:24:15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班超的成语典故如下:原文: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

  •  翡希信息咨询 关于班超的成语故事

    关于班超的成语故事,主要有“投笔从戎”。以下是该成语故事的详细内容:故事背景:班超是东汉初年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年轻时,由于家境贫寒,他不得不靠帮官府抄写公文来维持生计。这项工作既辛苦又枯燥,让班超感到十分烦躁和不满。投笔从戎:有一天,班超终于无法忍受这种枯燥无味的生活,...

  •  翡希信息咨询 关于班超的成语故事

    关于班超的成语故事,最著名的是“投笔从戎”。以下是该成语故事的详细内容:故事背景:班超是东汉初年的一位杰出政治家和外交家。年轻时,他家庭贫困,只能依靠为官府抄写公文来维持生计。抄写工作既辛苦又乏味,这让班超感到十分厌倦。成语由来:有一天,班超终于无法忍受这种枯燥无味的生活,他愤怒...

  •  翡希信息咨询 关于班超的成语故事

    关于班超的成语故事,最著名的是“投笔从戎”。成语含义:“投笔从戎”意指扔掉笔去参军,形容文人从军或弃文从武的志向和决心。故事背景:班超年轻时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公文为生。他对此感到厌倦,认为这样的生活无法实现自己的伟大抱负。故事经过:有一天,班超愤怒地将笔扔到地上,发誓要像介...

  •  宸辰游艺策划 关于班超的成语故事

    投笔从戎的典故:班超是东汉初年一位非常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的才能和胆识名扬天下。但年轻的时候,班超家里很穷,靠帮官府抄写公文勉强生活。抄写工作辛苦而累,这使班超非常烦躁。有一天,他实在是不能忍受,就狠狠地将笔扔到地上,非常愤怒地说:“男子汉大丈夫,即使不能实现伟大的抱负,但...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歇后语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