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水一战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关于它有何历史典故?

背水一战的历史典故如下:背景:背水一战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描述的是楚汉相争时期,韩信指挥的一场经典战役。战役双方:韩信率领的汉军与赵王赵歇和赵军统帅陈余率领的赵军。韩信方兵力几万,而赵军兵力二十万,双方兵力悬殊。战役过程:韩信通过井陉口时,面对赵军的严密防守,采取了背水一战的...
背水一战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关于它有何历史典故?
背水一战的历史典故如下:
背景:背水一战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描述的是楚汉相争时期,韩信指挥的一场经典战役。
战役双方:韩信率领的汉军与赵王赵歇和赵军统帅陈余率领的赵军。韩信方兵力几万,而赵军兵力二十万,双方兵力悬殊。
战役过程:
韩信通过井陉口时,面对赵军的严密防守,采取了背水一战的策略。他命令部队在离井陉三十里的地方安营,半夜时让将士们吃点心,并告诉他们打了胜仗再吃饱饭。韩信派出两千轻骑从小路隐蔽前进,要他们在赵军离开营地后迅速冲入赵军营地,换上汉军旗号。韩信又派出1万人沿着河岸背水摆开阵势,背水历来是兵家绝地,但韩信却利用这一点来激发士兵的斗志。战役开始后,韩信、张耳假装败退,向河岸阵地靠拢,陈余则指挥赵军拼命追击。此时,韩信命令主力部队出击,背水结阵的士兵因为没有退路,也回身猛扑敌军。同时,韩信埋伏的2000轻骑兵飞奔驰入赵营,拔掉赵国的全部军旗,换上汉军的红旗。战役结果:赵军无法取胜,营中已插遍了汉军旗帜,于是四散奔逃。汉军两面夹击,赵军大败,士兵们杀死了陈余,抓获了赵王。
典故含义:后来,“背水一战”用来形容处于绝境之中,为求出路而决一死战的情况。韩信利用背水一战的策略,激发了士兵的斗志,最终取得了胜利。这也体现了兵法上“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的道理。

2025-01-25
球球词典 阅读 2 次 更新于 2025-04-21 05:15:32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背水一战的历史典故如下:背景:背水一战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描述的是楚汉相争时期,韩信指挥的一场经典战役。战役双方:韩信率领的汉军与赵王赵歇和赵军统帅陈余率领的赵军。韩信方兵力几万,而赵军兵力二十万,双方兵力悬殊。战役过程:韩信通过井陉口时,面对赵军的严密防守,采取了背水一战的策...

  •  武汉誉祥科技 背水一战的典故出自哪?是哪个人物背水一战的

    "背水一战"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韩信是楚汉战争中的军事奇才。汉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十月,韩信率一万新招募的汉军越过太行山,向东攻打项羽的附属国赵国。赵王和大将陈余集中二十万兵力,占据了太行山以东的咽喉要地井陉口,准备迎战。...

  •  谷艾文艺苑 背水一战的典故出自哪?是哪个人物背水一战的

    背水一战的典故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是韩信背水一战。具体解释如下: 典故来源:《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详细记载了韩信在楚汉战争中,率领汉军攻打赵国时,采取的背水列阵的战术,最终取得胜利的故事。 人物:韩信,作为汉军的将领,他在这场战役中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他利用赵军的轻...

  •  谷艾文艺苑 成语“背水一战”历史出处是哪里?该怎样理解呢?

    成语“背水一战”的历史出处是《史记·淮阴侯列传》,理解这个成语需要把握其“没有退路,决一死战”的核心含义。历史出处:成语“背水一战”来源于《史记·淮阴侯列传》,讲述的是汉初名将韩信在攻打赵国时,采用的一种战术布局。他命令部分军队背靠河水排列阵势,以此来激发士兵们的斗志,因为没有退路,...

  • 《背水一战》是韩信的典故。一、成语出处 “汉将韩信率兵攻赵,出井陉口,令万人背水列阵,大败赵军。”“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后人据此提炼出“背水一战”这一成语。二、成语故事 楚汉相争时,韩信率军在井陉口与赵军对峙。驻守...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