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铃系铃成语典故

【成语故事】南唐法眼宗始祖法眼法师在金陵清凉寺给众僧讲佛经,希望他们潜心向佛,遵守清规戒律。法灯和尚却偏偏不爱遵守这些清规戒律,但人很聪明。法眼法师问谁能从凶猛的`老虎脖子上取下金铃来,法灯和尚回答道解铃还须系铃人 【成语示列】我不妨和他见了面,窥察他的神气语意,如果事由他起,...
解铃系铃成语典故
解铃系铃
【注音】jiě líng jì líng
【出处】金陵清凉泰钦禅师,性豪逸,众易之,法眼独契重。一日眼问众:‘虎项金铃,是谁解得?’众无对,师适至,眼举前语问,对曰:‘系者解得。'明·瞿汝稷《指月录》卷二十三
【解释】比喻谁惹出来的麻烦,还得由谁去解决。
【用法】作宾语、定语;比喻谁惹出的麻烦由谁收拾
【成语故事】南唐法眼宗始祖法眼法师在金陵清凉寺给众僧讲佛经,希望他们潜心向佛,遵守清规戒律。法灯和尚却偏偏不爱遵守这些清规戒律,但人很聪明。法眼法师问谁能从凶猛的`老虎脖子上取下金铃来,法灯和尚回答道解铃还须系铃人
【成语示列】我不妨和他见了面,窥察他的神气语意,如果事由他起,则系铃解铃,原须一人。清·颐琐《黄绣球》第五回

2022-05-07
球球词典 阅读 3 次 更新于 2025-04-21 23:33:38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成语故事】南唐法眼宗始祖法眼法师在金陵清凉寺给众僧讲佛经,希望他们潜心向佛,遵守清规戒律。法灯和尚却偏偏不爱遵守这些清规戒律,但人很聪明。法眼法师问谁能从凶猛的`老虎脖子上取下金铃来,法灯和尚回答道解铃还须系铃人 【成语示列】我不妨和他见了面,窥察他的神气语意,如果事由他起,...

  •  文暄生活科普 解铃为什么还需系铃人

    此成语的典故源自宋代禅宗故事,具体记载于《林间集》。南唐时期,清凉寺的禅师法灯泰钦以其独特见解获得了主持法眼禅师的赏识。一次,法眼禅师提出一个难题:“谁能够解下老虎脖子上的金铃?”众和尚都无法回答,法灯泰钦却给出了答案:“系铃的人才能解开铃。”这一回答使法灯泰钦获得了法眼禅师的认...

  •  宸辰游艺策划 解铃还须系铃人成语故事

    这时,小泰钦恰好走进来,他机智地回应道:“为何不考虑说,是系铃的人才有能力解开它呢?”泰钦的回答巧妙地运用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成语——“解铃还须系铃人”。这个成语寓意着任何问题或麻烦的解决,都应该由最初引发问题的人来处理,强调了个人责任和解决问题的根源性。这个故事生动地阐述了这样一...

  •  文暄生活科普 解铃还须系铃人有何典故?

    “解铃还须系铃人”这句话出自明代瞿汝稷的《指月录•法灯》。它的典故源自南唐时期,发生在金陵(今南京)清凉寺内。法眼禅师与法灯禅师一同居住,法灯禅师在寺中事务不多,因此受到其他和尚的轻视。然而,法眼禅师深知法灯禅师并非浅薄之辈,实则深藏不露。一日,法眼禅师与弟子们谈论佛法,提出...

  • 人们常以"解铃还须系铃人"这句成语形容解决某个问题,应当由引发问题的人自己去处理。这成语背后的故事源自佛教。据明代瞿汝稷编纂的佛家禅宗语录《指月录》记载,金陵清凉寺中有一位泰钦法灯禅师。他性格豪放,平时不太拘泥于佛门戒规,因此寺内的其他和尚多不待见他,唯独法眼禅师对他颇为赏识。一次...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