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忘在莒”的成语典故

    该典故中,鲍叔牙说:“使公毋忘出如莒时也”。讲的是这样一段往事:春秋时期,齐襄公昏庸,齐国发生内乱,公子小白为逃避杀身之祸,在鲍叔牙的保护下,逃到莒国的姥姥家避难。齐襄公去世后,小白历经艰险回齐国做了国君,他就是春秋第一霸主齐桓公。这便是著名历史典故“勿忘在...
“毋忘在莒”的成语典故
      勿忘在莒jǔ,汉语成语,意思是比喻“不忘本”。出自《吕氏春秋·直谏》。

      在春秋战国时期,齐桓公小白,曾去莒国避难,一心想成就一番霸业,勤学苦练,广揽贤能。成为国君之后,他选贤任能,改革齐政,使国富兵强,“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时期的五霸之首。“九合诸侯”是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结盟,齐桓公也是历史上第一个盟主。

    在治理国家过程中,以管仲为首的扶臣常提醒齐桓公,毋忘在莒,毋忘初衷,毋忘峥嵘岁月,对齐桓公成就大业,起到了很大作用。

    莒,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境内。莒为地名,始自原始社会东夷民族的莒部落。考古发现也证实莒地在新石器时代就建立了大规模的部落王国。夏为莒部落,商属姑幕国,周为莒子国。据《春秋》记载,西周到春秋初期,莒国疆域相当辽阔,拥有介根等三十一个城邑,大体相当于今东临黄海,北到山东省胶州、高密,西到昌邑、蒙阴,南到苍山、郯城、临沐和江苏省赣榆的范围。在春秋初从计(在今山东省胶州市西南)迁莒后,国势强盛,不断与齐、鲁、晋会盟,对周围小国征战。

    该典故中,鲍叔牙说:“使公毋忘出如莒时也”。讲的是这样一段往事:春秋时期,齐襄公昏庸,齐国发生内乱,公子小白为逃避杀身之祸,在鲍叔牙的保护下,逃到莒国的姥姥家避难。齐襄公去世后,小白历经艰险回齐国做了国君,他就是春秋第一霸主齐桓公。这便是著名历史典故“勿忘在莒”的由来。

    到春秋中后期,因屡遭征伐,莒国疆域日小。战国时期,前431年为楚所灭(另说齐先灭莒,后又为楚所取)。后属齐地。前350年,齐国修建长城,经莒境东莞北部山岭至琅球入海。前284年,燕将乐毅率五国联军伐齐,攻克齐都临淄,七十余城沦陷,唯莒与即墨二城未被攻占,齐闵王出奔莒城,次年被杀。其子法章在莒被拥立为襄王,率众保莒城以拒乐毅。田单坚守即墨,后来燕军被田单的火牛阵所破,夺回了七十余城,襄王守莒而最终复国。

      警示我们:“毋忘在莒”,就是不要忘本,不要忘记了你过去的奋斗历史,遇到过的艰辛。

    所以,不管你未来怎么成功,怎么发达了,都不能忘本,不能忘记初心啊。

   

     

     2022-06-21
球球词典 阅读 2 次 更新于 2025-04-21 08:55:1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校企律说法 毋忘在莒成语历史典故是什么?

    毋忘在莒的历史典故是:齐国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王位时,纠的师傅管仲射中小白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过一劫,最终成功继位。此后小白铭记教训,牢记在莒的艰难经历,励精图治,最终成为春秋第一霸主。一、历史背景 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动荡不安,公子纠和公子小白争夺王位。在这场争夺中,管仲作为公子纠的师傅...

  •     该典故中,鲍叔牙说:“使公毋忘出如莒时也”。讲的是这样一段往事:春秋时期,齐襄公昏庸,齐国发生内乱,公子小白为逃避杀身之祸,在鲍叔牙的保护下,逃到莒国的姥姥家避难。齐襄公去世后,小白历经艰险回齐国做了国君,他就是春秋第一霸主齐桓公。这便是著名历史典故“勿忘在...

  •  文暄生活科普 "毋忘在莒"成语历史典故是什么?

    "毋忘在莒"这一成语源自《新序》中的一个故事,讲述了鲍叔牙对齐桓公(小白)的教诲。鲍叔牙提醒恒公,即使在君临天下后,也不要忘记自己曾经在莒国的艰难岁月,那段像丧家犬般避难的日子。这个典故象征着不忘本,常常被用来强调人应该铭记自己的出身和经历,无论地位如何提升,都不能忘记最初的苦难和...

  • 勿忘在莒是春秋战国时期齐桓公为公子时,曾到莒国避难的历史典故。成语典故:春秋时期,齐国内乱。为了逃避杀身之祸,齐襄公的两个同父异母弟弟公子纠和公子小白离开齐国国都临淄,公子纠和老师管仲、召忽跑到鲁国,公子小白和老师鲍叔牙躲到莒国。公元前686年,公孙无知杀死齐襄公自立为君。第二年,大夫...

  •  勒的腕子疼 "毋忘在莒"成语历史典故是什么?

    wù wàng zài jǔ 在《新序》鲍叔祝恒公 有提及 鲍叔牙对恒公说:“祝吾君无忘其出而在莒地……” 还有的说 “毋忘在莒”指的是齐桓公小白 当年他曾像丧家犬一样躲在莒国避难,继位后,他经常提醒自己:别忘了自己在莒国受的苦。这就是“毋忘在莒” 比喻不忘本。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