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庵寺的草庵典故

飘瓦颓垣君莫问,萧然一榻便崚嶒。”黄凤翔(1538-1614),号仪庭、止庵。泉州市区人,名士名宦。两位诗人都把草庵当作道教宫庵看待,故其诗中有“太乙仙人”和“丹灶”的词句。据《泉州人名録·弘一法师》中记载,嘉靖(1522年~1566年)初,泉州有18位士子在草庵“龙泉书院”读书,...
草庵寺的草庵典故
明万历年间(公元1573-1620年)泉州还有两位著名诗人游览草庵题诗于此。一是黄克晦《万石峰草庵得家字》:“结伴遥寻太乙家,峨峨万石映孤霞。坐中峰势天西侧,衣上梦阴日半斜。风榭无人飘翠瓦,云岩有水浸苔花。何年更驻苏杭鹤,静闭闲房共转砂。”。黄克晦(1524一1590),号吾野,惠安崇武人,能诗善书画,著有《吾野诗集》。一是黄凤翔《秋访草庵》:“琳宫秋日共跌登,木落山空爽气澄。细草久湮仙峡路,斜晖暂作佛坛灯。竹边泉脉邻丹灶,沿里云根蔓绿藤。飘瓦颓垣君莫问,萧然一榻便崚嶒。”黄凤翔(1538-1614),号仪庭、止庵。泉州市区人,名士名宦。两位诗人都把草庵当作道教宫庵看待,故其诗中有“太乙仙人”和“丹灶”的词句。据《泉州人名録·弘一法师》中记载,嘉靖(1522年~1566年)初,泉州有18位士子在草庵“龙泉书院”读书,常见此地显现佛的形象,说是文殊菩萨的显影,因此在摩尼光佛坐像两侧有弘一法师手书木刻对联“石壁光明相传为文佛显影”,“史乘记载于此有名贤读书”。原来庵前还有一座佛教寺,已废,近年又重建,焕然一新。花木、果树相映,风景十分优美清净,为一番别致景色。

2016-06-01
球球词典 阅读 19 次 更新于 2025-07-27 00:47:50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宜美生活妙招 草庵寺草庵典故

    草庵寺的典故主要包括以下方面:文人墨客的到访与诗篇:黄克晦的《万石峰草庵得家字》:明朝万历年间,泉州诗人黄克晦到访草庵寺,并在其作品中描绘了峰峦、霞光以及道教元素,如“太乙仙人”和“丹灶”,展现了他对草庵的独特感受。黄凤翔的《秋访草庵》:另一位泉州诗人黄凤翔也在其诗中描绘了草庵的...

  • 坐中峰势天西侧,衣上梦阴日半斜。风榭无人飘翠瓦,云岩有水浸苔花。何年更驻苏杭鹤,静闭闲房共转砂。”。黄克晦(1524一1590),号吾野,惠安崇武人,能诗善书画,著有《吾野诗集》。一是黄凤翔《秋访草庵》:“琳宫秋日共跌登,木落山空爽气澄。细草久湮仙峡路,斜晖暂作佛坛灯。竹...

  • 另一位诗人黄凤翔,号仪庭、止庵,是泉州的名士,他的《秋访草庵》诗中,秋日的琳宫、空山、仙峡、佛坛等意象,同样体现了他对草庵的道教色彩的认识。两位诗人都将草庵视为道教的宫庵,这在他们的诗作中有所体现。据《泉州人名録·弘一法师》记载,草庵寺曾是“龙泉书院”的所在地,早在嘉靖年间就...

  •  翡希旅行日记 草庵寺草庵史料

    草庵寺是我国唯一仅存的摩尼教寺庙遗址,也是世界上唯一的摩尼教寺庙遗址。寺庙始于宋绍兴间,初为草筑,因此得名草庵。元顺帝至元五年改为石构歇山式建筑。在明朝初年,由于朱元璋对教名的敏感,摩尼教受到打压,但草庵寺得以幸存,成为珍贵的历史遗迹。考古发现与国际认可:80年代的考古发现,如宋代的明...

  •  翡希旅行日记 草庵寺草庵遗址

    草庵寺始于宋绍兴间,初为草筑故名。元顺帝至元五年改为石构歇山式建筑。草庵成为我国研究世界宗教史、农民起义活动以及中国与波斯古代海上交通的极为珍贵实物依据。文化遗迹:原寺西侧的峭壁上曾有摩尼教的崖刻咒语,这些珍贵的文化遗迹在开山取石的活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受了破坏。草庵寺后山有...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