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姑献寿的典故

麻姑献寿的典故:麻姑是一位南北朝时期的北方少数民族姑娘。当时北方汉族和羯、氐、羌、鲜卑等少数民族杂居在一起,因此,他们之间的交往也很多。麻姑的父亲叫麻秋,在一个集镇上替人养马。麻姑的母亲在一场战乱中被官兵抢去,再也没有回来。麻秋因为失去妻子,性情一直很坏。麻姑家长期与汉人做邻居,...
麻姑献寿的典故
麻姑献寿的典故:
麻姑是一位南北朝时期的北方少数民族姑娘。当时北方汉族和羯、氐、羌、鲜卑等少数民族杂居在一起,因此,他们之间的交往也很多。
麻姑的父亲叫麻秋,在一个集镇上替人养马。麻姑的母亲在一场战乱中被官兵抢去,再也没有回来。麻秋因为失去妻子,性情一直很坏。
麻姑家长期与汉人做邻居,她从小就向汉人学了一手好针线活,等到年龄稍大一点儿了就常为有钱人家做针线活。
 一天,麻姑在一户人家做好针线活,主人很满意,赏了一个大桃子给她。古时候,桃子在水果中是上品,麻姑舍不得吃,把桃子揣在怀里,想拿回家与父亲一起尝尝鲜。
麻姑路过街上,看见路边围着一圈人,就好奇地朝里面看。原来有一位身着黄衣衫的老婆婆躺倒在地上,奄奄一息。边上有几俱说:“老婆婆是饿的,如果吃点东西,也许会好的。

”可是,大家只是说着,谁也没有拿出东西给老婆婆吃。那时兵荒马乱的,青壮年都拉去打仗,田地都荒芜了,粮食很珍贵。麻姑看不过去,就从怀里拿出那只桃子,蹲下身来扶起老婆婆,用桃子喂她。桃子又甜,汁水又多,老婆婆吃了很快缓过劲来。
麻姑回家就生火煮粥,父亲麻秋回到家,她把街上遇的情况告诉了父亲。没料到麻秋脸一沉地说道:“这种老家伙,饿死算了!你给她吃桃子,已经是她很大的福份了。
夜里,麻姑仍惦念着街的黄衣衫老婆婆的安危,她听到前屋的父亲呼呼的酣睡声,就轻手轻脚地走出后屋,从锅里舀了一碗粥,快步来到街上.这时父亲麻秋醒来了,发现女儿不在家中,便找到街上,遇见麻姑,就气急败坏地连推带搡把麻姑拖回家.
第二天晚上,昨天一夜没瞌眼的麻姑刚睡下,就看见穿黄衣衫的老婆婆朝自己笑盈盈地走来了。
好孩子,别难过,以后我们还有机会见面的。
麻姑把自己藏好的桃核种在自家的院子里,一年的时间就长成了一棵大桃树。
集镇上的老年人见麻姑这样善良能干,私下都说她是天仙下凡,每年三月送桃时就称她是“麻姑献寿”。

2022-10-19
球球词典 阅读 3 次 更新于 2025-04-21 18:20:5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唔哩生活 麻姑献寿是什么意思

    麻姑献寿源自于中国古代的传说故事,寓意着向他人致以长寿的祝福。这个成语具体来源于晋代葛洪所著的《神仙传》。故事中描述了麻姑这位仙人在三月三日西王母的寿辰上,用灵芝酿酒献给了王母娘娘,以此祝寿。这个故事体现了人们对长寿和健康的热切向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麻姑献寿的典故经常被用来象征长寿和...

  • 麻姑献寿的典故:麻姑是一位南北朝时期的北方少数民族姑娘。当时北方汉族和羯、氐、羌、鲜卑等少数民族杂居在一起,因此,他们之间的交往也很多。麻姑的父亲叫麻秋,在一个集镇上替人养马。麻姑的母亲在一场战乱中被官兵抢去,再也没有回来。麻秋因为失去妻子,性情一直很坏。麻姑家长期与汉人做邻居,...

  •  唔哩生活 麻姑献寿的典故

    1. 麻姑献寿的典故源自南北朝时期,主角是一位北方少数民族的少女。2. 当时,北方的汉族与其他如羯、氐、羌、鲜卑等少数民族混居,交流频繁。3. 麻姑的父亲名叫麻秋,以养马为生,在集镇上服务。4. 麻姑的母亲在战乱中失踪,父亲因此性情大变。5. 麻姑从小向邻近的汉人学习针线技巧,成年后以此技能...

  •  校易搜全知道 麻姑献寿简介和典故

    麻姑献寿的典故“相传三月三日为王母娘娘的寿辰,开设蟠桃宴,除了各方仙人祝贺外,百花、牡丹、芍药、海棠四仙在子特别邀请麻姑同往,麻姑便在绛殊河畔用灵芝来酿酒,然后献给王母娘娘。”

  •  誉祥祥知识 传说中的“麻姑献寿”是怎么回事?

    《麻姑献寿》图正是以此典故为背景,常用于祈福祝寿。图中,麻姑手持灵芝酒,向王母祝寿,寓意着吉祥和长寿。这个故事不仅仅是对麻姑仙人形象的描述,也体现了民间对于仙人道德品质的赞美。传说中的麻姑不仅拥有美丽的外表,更有着一颗仁爱的心,能够为他人着想,这正是她能够得到仙人王母认可的关键。随着...

其他歇后语大全类似问题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歇后语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