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无寸铁”是一个历史上的典故,出自于中国古代的《战国策》。故事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的公孙康被秦国的使臣纷纷介绍武器,他却一直选择不拿,使秦使臣感到疑惑。公孙康解释说:“手无寸铁者之勇,无与争锋者之能。”意思是手无寸铁者没有武器的勇气,是与拥有武器的强者相抗衡的能力。这句话后来...
而古代面见君王的时候就要求手无寸铁的去见。不然害怕被行刺,最出名的事件就是荆轲刺秦王。他的近义词就是,两手空空,手无缚鸡之力,赤手空拳,手无寸刃,白手起家,身无寸铁等等。他的反义词就是全副武装,荷枪实弹,披坚执锐,兵强马壮。这个词的典故出自三国演义里面。
」已可见到「 人无尺铁 」一词,意思是说:士兵伤亡惨重,箭矢也用完了,手上连一件短小的武器也没有,还是奋勇争先上前杀敌。 典源 : 此处所列为「手无寸铁」之典源,提供参考。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一○.杨香搤虎》顺阳南乡杨丰与息1>名香于田获粟2>,因为虎所噬3>,香年十四,...
该典故出自元代郭居敬编录的《二十四孝》。译文如下:杨香,是晋代的山东人,杨丰的女儿。杨香还是十四岁的时候,跟随父亲杨丰去田间收获粟子。其父被老虎拖咬了去。杨香手无寸铁,但心里只想着父亲,她奋不顾身,死死地卡着老虎的脖子。 老虎最后也只能磨着牙而离去。其父因此得免于害。杨香简介:杨香...
出处 宋 苏轼 《聚星堂雪》诗:“当时号令君听取,白战不许持寸铁。”《镜花缘》第九八回:“此人手无寸铁,这却怎好!” 严复 《救亡决论》:“ 中国 以恶其人,遂以并废其学,都不问利害是非,此何殊见仇人操刀,遂戒家人勿持寸铁。” 梁斌 《红旗谱》四四:“以军警包围手无寸铁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