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的故事典故

这故事本来是讽刺魏惠王无知的,但后世人引伸这故事成为“三人成虎”这句成语,乃 是借来比喻有时谣言可以掩盖真相的意思.例如:判断一件事情的真伪,必须经过细心考察 和思考,不能道听途说.否则“三人成虎”,有时会误把谣言当成真实的.
虎的故事典故
战国时代,互相攻伐,为了使大家真正能遵守信约,国与国之间通常都将太子交给对方
作为人质.“战国策”:“魏策”有这样一段记载:
魏国大臣庞葱,将要陪魏太子到赵国去作人质,临行前对魏王说:
“现在有个一人来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吗?”
魏王道:“我不相信.”
庞葱说:“如果有第二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吗?”
魏王道:“我有些将信将疑了.”
庞葱又说:“如果有第三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
魏王道:“我当然会相信.”
庞葱就说:“街市上不会有老虎,这是很明显的事,可是经过三个人一说,好像真的有
了老虎了.现在赵国国都邯郸离魏国国都大梁,比这里的街市远了许多,议论我的人又不止
三个.希望大王明察才好.”
魏王道:“一切我自己知道.”
庞葱陪太子回国,魏王果然没有再召见也了.
市是人口集中的地方,当然不会有老虎.说市上有虎,显然是造谣、欺骗,但许多人这
样说了,如果不是从事物真相上看问题,也往往会信以为真的.
这故事本来是讽刺魏惠王无知的,但后世人引伸这故事成为“三人成虎”这句成语,乃
是借来比喻有时谣言可以掩盖真相的意思.例如:判断一件事情的真伪,必须经过细心考察
和思考,不能道听途说.否则“三人成虎”,有时会误把谣言当成真实的.2022-07-18
球球词典 阅读 2 次 更新于 2025-04-21 16:51:11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魏王道:“我有些将信将疑了.”庞葱又说:“如果有第三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魏王道:“我当然会相信.”庞葱就说:“街市上不会有老虎,这是很明显的事,可是经过三个人一说,好像真的有 了老虎了.现在赵国国都邯郸离魏国国都大梁,比这里的街市远了许多,议论我的人又不止 三个....

  • 1,药王孙思邈在前往山中采药途中,遭遇一只老虎阻挡去路。面对老虎的张牙舞爪,孙思邈深知逃跑无望,于是他手持药草扁担,小心翼翼地靠近这只似乎有求于他的大猫。老虎并未攻击,而是用哀求的眼神和摆动的头部表达着什么。细心的孙思邈发现它喉咙深处卡着一根大骨头,于是他机智地利用扁担上的铜环撑开老虎的...

  • 庞葱说“街市上没有老虎是很明显的,然而三(多)人说就成了有老虎了”。虎的典故2:调虎离山:东汉末年,军阀并起,各霸一方。孙坚之子孙策,年仅十七岁,年少有为,继承父志,势力逐渐强大。公元199年,孙策欲向北推进,准备夺取江北卢江郡。卢江郡南有长江之险,北有淮水阻隔,易守难攻。占据...

  • 魏国的大夫庞恭与太子一同作为赵国的人质,即将启程前往邯郸。在出发前,庞恭向魏王提出了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他问道:“假如有人告诉您,在熙熙攘攘的闹市中看到了老虎,您会相信吗?”魏王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不会相信。”庞恭接着问道:“如果两个人这么说呢?”魏王同样坚定:“我还是不会信。

  •  谷艾文艺苑 历史文化探索:三人成虎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一、典故出处 三人成虎出自《战国策·魏策二》,原文为“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二、典故故事 背景:战国时候,魏王与赵王订立了和好盟约,决定把儿子送到赵国都城邯郸去作人质。为此,魏王派遣亲信大臣庞葱陪同前往。庞葱的担忧:庞葱担心自己离开魏国后,会有人在魏王面前说他的坏话...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