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的故事典故

这故事本来是讽刺魏惠王无知的,但后世人引伸这故事成为“三人成虎”这句成语,乃 是借来比喻有时谣言可以掩盖真相的意思.例如:判断一件事情的真伪,必须经过细心考察 和思考,不能道听途说.否则“三人成虎”,有时会误把谣言当成真实的.
虎的故事典故
战国时代,互相攻伐,为了使大家真正能遵守信约,国与国之间通常都将太子交给对方
作为人质.“战国策”:“魏策”有这样一段记载:
魏国大臣庞葱,将要陪魏太子到赵国去作人质,临行前对魏王说:
“现在有个一人来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吗?”
魏王道:“我不相信.”
庞葱说:“如果有第二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吗?”
魏王道:“我有些将信将疑了.”
庞葱又说:“如果有第三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
魏王道:“我当然会相信.”
庞葱就说:“街市上不会有老虎,这是很明显的事,可是经过三个人一说,好像真的有
了老虎了.现在赵国国都邯郸离魏国国都大梁,比这里的街市远了许多,议论我的人又不止
三个.希望大王明察才好.”
魏王道:“一切我自己知道.”
庞葱陪太子回国,魏王果然没有再召见也了.
市是人口集中的地方,当然不会有老虎.说市上有虎,显然是造谣、欺骗,但许多人这
样说了,如果不是从事物真相上看问题,也往往会信以为真的.
这故事本来是讽刺魏惠王无知的,但后世人引伸这故事成为“三人成虎”这句成语,乃
是借来比喻有时谣言可以掩盖真相的意思.例如:判断一件事情的真伪,必须经过细心考察
和思考,不能道听途说.否则“三人成虎”,有时会误把谣言当成真实的.2022-07-18
球球词典 阅读 26 次 更新于 2025-09-10 16:35:21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药王孙思邈在前往山中采药途中,遭遇一只老虎阻挡去路。面对老虎的张牙舞爪,孙思邈深知逃跑无望,于是他手持药草扁担,小心翼翼地靠近这只似乎有求于他的大猫。老虎并未攻击,而是用哀求的眼神和摆动的头部表达着什么。细心的孙思邈发现它喉咙深处卡着一根大骨头,于是他机智地利用扁担上的铜环撑开老虎的...

  •  宜美生活妙招 有关老虎的故事典故

    关于老虎的故事典故,主要有以下两个:狐假虎威:故事梗概:这是一则出自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讲的是一只狐狸借老虎的威风吓跑了森林中的百兽,从而逃脱了被吃掉的命运。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欺骗和震慑了其他动物,展现了狡猾与欺诈的一面。寓意:这个典故常用来比喻依仗别人的威势欺压人。它警示人们要警惕...

  • 魏王道:“我有些将信将疑了.”庞葱又说:“如果有第三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魏王道:“我当然会相信.”庞葱就说:“街市上不会有老虎,这是很明显的事,可是经过三个人一说,好像真的有 了老虎了.现在赵国国都邯郸离魏国国都大梁,比这里的街市远了许多,议论我的人又不止 三个....

  •  和平1997 有关老虎的故事典故

    1,药王孙司邈在去山中采药的路上突然被一只老虎拦住了。老虎就在前面,想要逃走已是不可能的了,药王随身带着一条用来挑草药的长扁担,但要用这条笨拙的扁担对付老虎这又谈何容易。他一无所措,只是恐惧地盯着老虎。奇怪的是这只老虎并没有向他扑来,正相反,它张大着嘴蹲在地上,它以一种忧伤...

  • 猛虎下山是一个古老的中国典故,源自《史记·项羽本纪》中的故事。故事发生在秦朝灭亡后,项羽成为了西楚霸王,但他统治不善,导致民不聊生。那时,楚地盛传一句俗语:“猛虎不及偷羊狗”,用来形容强盗抢劫时的情景,指的是就算一只猛虎下山,也未必能够打败一只羊狗。有一天,一个年轻人将这句俗语告诉...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