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蛾扑火成语典故是什么

飞蛾扑火 1、南北朝时期,梁朝有个名叫到溉的人,他年少时父母双亡,成为一个孤儿,生活十分艰难。但他并未因此而退缩,有时间便潜心苦学,积累了很多学问,成为一个聪敏有才的人。到溉为人豪放,情直爽,后来为朝廷所用,至散骑常侍、侍中、国子祭酒。2、到溉有个孙子,名叫荩,自小聪明过人,到溉...
飞蛾扑火成语典故是什么
飞蛾扑火
1、南北朝时期,梁朝有个名叫到溉的人,他年少时父母双亡,成为一个孤儿,生活十分艰难。但他并未因此而退缩,有时间便潜心苦学,积累了很多学问,成为一个聪敏有才的人。到溉为人豪放,情直爽,后来为朝廷所用,至散骑常侍、侍中、国子祭酒。
2、到溉有个孙子,名叫荩,自小聪明过人,到溉十分喜欢他,一有时间就陪着他读书、写诗,养成了到荩喜爱诗文的好习惯。到荩成年时在诗文方面的成就超过了到溉,颇得梁武帝的赞赏。
3、有一次,到溉与梁武帝聊天时,武帝开玩笑说:“你孙子的文章写得那样好,你的文章都是他为你代写的吧?”为此,梁武帝还写了一首名为《连珠》的诗,赐给了到溉。诗的大意是:用砚台磨出墨汁来写文章,挥起笔来非常自如。这时就像飞蛾扑火一样,完全忘记了自身吋能会毁灭。不过你已是年迈之人了,何不让你的孙子荩来代替你写文章呢?
4、不久到荩即被梁武帝任命为丹阳尹丞。
2024-07-16
球球词典 阅读 34 次 更新于 2025-07-27 00:07:2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翡希信息咨询 飞蛾扑火成语典故是什么

    飞蛾扑火成语的典故源于南北朝时期梁武帝与到溉之间的一段趣事。具体典故如下:到溉的才华与经历:到溉年少时成为孤儿,生活艰难,但他并未退缩,潜心苦学,最终成为聪敏有才的人,并受到朝廷重用。到荩的诗文成就:到溉的孙子到荩自小聪明过人,在诗文方面的成就超过了到溉,并颇得梁武帝的赞赏。梁武帝的...

  • 飞蛾扑火 1、南北朝时期,梁朝有个名叫到溉的人,他年少时父母双亡,成为一个孤儿,生活十分艰难。但他并未因此而退缩,有时间便潜心苦学,积累了很多学问,成为一个聪敏有才的人。到溉为人豪放,情直爽,后来为朝廷所用,至散骑常侍、侍中、国子祭酒。2、到溉有个孙子,名叫荩,自小聪明过人,到溉...

  •  唔哩生活 飞蛾扑火的故事

    E. 飞蛾扑火成语故事 由来:【飞蛾扑火】这个典故出自《心地观经·离世间品第六》:“过去有佛,欲令众生厌舍五欲,而说偈言:譬如飞蛾见火光,以爱火故而竞入,不知焰炷烧然(燃)力,委命火中甘自焚;世间凡夫亦如是,贪爱好色而追求,不知 *** 染着人,还被火烧来众苦……”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过去有佛(觉悟...

  •  唔哩头条 飞蛾扑火成语典故是什么

    3、一次,到溉与梁武帝交谈时,武帝戏谑地说:“你孙子的诗文写得如此出色,难道都是他自己创作的吗?”为此,梁武帝还特意写了一首名为《连珠》的诗赐给到溉。诗中表达了用砚磨墨书写文章的流畅自如,比喻为飞蛾扑火,全然不顾自身的安危。而到溉已经年老,梁武帝戏谑地建议他可以让孙子荩来代替他创...

  •  宜美生活妙招 关于“飞蛾扑火”的故事

    “飞蛾扑火”的故事是一个成语典故,寓意自取灭亡。以下是关于该故事的详细解释:释义:飞蛾扑到火上,比喻自取灭亡。出处:该成语出自《梁书·到溉传》,原文为“如飞蛾之赴火,岂焚身之可吝。”故事背景:南朝梁时才子到荩深受皇帝萧衍的喜爱,萧衍特地赐他祖父一首诗中提及“如飞蛾之赴火”。这里的...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