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牛破案的典故

厉声喝问道:“你为什么偷偷割掉他的牛舌,又来告他的状呢?”这人大惊失色,他没想到包拯一眼就识破他的诡计,吓得赶快叩头认罪。割掉牛舌并不是害人者的目的,加害于人才是他的目的。包拯看到了问题的实质,就故意让告状人做出违法的事来,以引诱想加害于他的人暴露出来,最终破了案。
杀牛破案的典故
杀牛破案
宋仁宗年间,包拯在天长县任知县。一天县里的一个农民发现自己的耕牛口里流血,大口喘气。仔细一看原来是牛舌被人割掉了,这个农民就跑到县衙门来告状。
包拯想:一定是这个农民的仇人干的,但是没有证据不能随便抓人。于是他想了个办法,让这个割牛舌的人自己出来招认。包拯对那个告状的农民说:“没有舌头的牛反正不能存活,你回去把这牛杀了卖钱吧。”
农民说:“我来县衙告状是为了找到那个割牛舌的人,请大老爷给小民做主,惩治坏人。”
包拯假装生气地大声说:“一个牛舌,值得什么,也来告状,快出去吧。”
告状人一看知县生气了不敢再说话,只得忍气吞声地回去把牛杀了卖肉。没过几天,有人来县衙告状,说某人(指前次告状的农民)私宰耕牛(这在当时是违法的行为)。
包拯一听勃然大怒,厉声喝问道:“你为什么偷偷割掉他的牛舌,又来告他的状呢?”这人大惊失色,他没想到包拯一眼就识破他的诡计,吓得赶快叩头认罪。
割掉牛舌并不是害人者的目的,加害于人才是他的目的。包拯看到了问题的实质,就故意让告状人做出违法的事来,以引诱想加害于他的人暴露出来,最终破了案。2023-01-25
球球词典 阅读 22 次 更新于 2025-07-26 10:07:31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百度网友24a0964 杀牛破案的典故出自哪里?

    杀牛破案 宋仁宗年间,包拯在天长县任知县。一天县里的一个农民发现自己的耕牛口里流血,大口喘气。仔细一看原来是牛舌被人割掉了,这个农民就跑到县衙门来告状。包拯想:一定是这个农民的仇人干的,但是没有证据不能随便抓人。于是他想了个办法,让这个割牛舌的人自己出来招认。包拯对那个告状的农民说:...

  •  宜美生活妙招 庖丁解牛是什么典故啊

    庖丁解牛是古代的一则寓言典故,具体解释如下:来源:庖丁解牛出自庄子的《南华经》中的《庄子.内篇.养生主》。故事内容:故事讲述了一位名叫庖丁的厨师为魏惠王杀牛的过程。他通过精湛的技艺,将杀牛的动作演绎得如同舞蹈和音乐一般,既优雅又高效。寓意:这个典故比喻经过反复实践,人们能够掌握事物的...

  •  宜美生活妙招 庖丁解牛是谁的典故 庖丁解牛的典故是什么

    庖丁解牛是庄子《南华经》中的典故。以下是关于庖丁解牛典故的详细解释:来源:庖丁解牛出自庄子所著的《南华经》,是一则寓言故事。主要内容:故事讲述了一位名叫庖丁的厨师为魏惠王杀牛的过程。他通过反复实践,掌握了杀牛的客观规律,使得杀牛动作熟练且得心应手,甚至产生了美妙的声音。寓意:庄子借...

  •  宜美生活妙招 庖丁解牛是什么典故啊

    庖丁解牛是古代的一则寓言典故,出自庄子《南华经》中的《庄子.内篇.养生主》。以下是关于庖丁解牛的详细解释:故事背景:庖丁为魏惠王杀牛,通过其熟练的杀牛技艺,借机讲述道家养生的道理。核心寓意: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后,做事能够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在故事中,庖丁的杀牛技艺...

  •  宜美生活妙招 庖丁解牛是什么典故啊

    庖丁解牛是我国古代的一则寓言典故,出自庄子《南华经》中的《庄子.内篇.养生主》。以下是关于庖丁解牛的详细解释:故事背景:庖丁为魏惠王杀牛,他的技艺高超,动作娴熟。核心寓意:通过庖丁解牛的过程,庄子借以阐述道家养生的道理,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后,做事便能得心应手,运用...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