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肋的典故?

他随口说出的“鸡肋”两字,被聪明的杨修解读为撤退的信号。不久后,曹操果然下令军队返回本土,这个典故便由此诞生。从此,“鸡肋”一词被用来形容那些没有多大意义但又舍不得放弃的事物。比如,一件任务虽然无足轻重,但又不能完全忽视,就像鸡肋一样,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如今,这个成语广泛应用于...
鸡肋的典故?

在三国时期,曹操出征汉中时,本意是要攻打刘备,但在深入后却面临进退维谷的困境。他决定先驻扎下来,但又顾虑撤退的面子问题。这时,曹操在用餐时品尝到炖鸡,觉得其滋味如同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这个偶然的体验与他的处境不谋而合。他随口说出的“鸡肋”两字,被聪明的杨修解读为撤退的信号。不久后,曹操果然下令军队返回本土,这个典故便由此诞生。
从此,“鸡肋”一词被用来形容那些没有多大意义但又舍不得放弃的事物。比如,一件任务虽然无足轻重,但又不能完全忽视,就像鸡肋一样,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如今,这个成语广泛应用于形容那些可有可无,看似需要但实际上价值不大的事物,如鸡肋食品、鸡肋文件或鸡肋软件等,以形象地表达这类尴尬的处境。
2024-07-25
球球词典 阅读 3 次 更新于 2025-04-21 20:26:54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鸡肋的典故源于三国时期曹操与夏侯惇的一段故事。典故由来:背景:曹操在出兵汉中时,原本意图进攻刘备。然而,在驻军汉中后,他发现形势不利,进攻难以取得突破,防守又颇为不便,因此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起因:曹操在犹豫是否撤退时,恰逢厨子送来一盘炖鸡。他一边吃鸡,一边继续思考战略问题。关键事件:...

  •  文暄生活科普 鸡肋的典故由来 鸡肋的典故

    鸡肋的典故 1、曹操出兵汉中的时候,本来是企图进攻刘备;可是,驻入汉中后,估计形势,却又发现很多不利,进既不能,守也不便,思撤退,又怕于面子不好看。正在犹豫,恰巧厨子送来送进一盘炖鸡来,他就一边吃,一边继续盘算。2、这时,部将夏侯惇来请示夜间的口令,曹操便随口说了两个字:“鸡肋”。

  • 他随口说出的“鸡肋”两字,被聪明的杨修解读为撤退的信号。不久后,曹操果然下令军队返回本土,这个典故便由此诞生。从此,“鸡肋”一词被用来形容那些没有多大意义但又舍不得放弃的事物。比如,一件任务虽然无足轻重,但又不能完全忽视,就像鸡肋一样,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如今,这个成语广泛应用于形...

  • 然而,杨修的聪明之举却触犯了曹操的忌讳,曹操以杨修蛊惑军心为由,毫不犹豫地处死了他,这便是著名的“鸡肋”典故的由来。在《三国演义》中,杨修的才智被罗贯中描绘得淋漓尽致,他能准确把握曹操的心理变化,却忽视了曹操的疑心重和残酷性格。杨修的过早解读,导致了他的悲剧。他的死,不仅是个案,也...

  • 典故源自于《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中的情节,故事讲述曹操正处在进退两难之际,正在烦恼之际,恰好有庖官献上鸡汤。曹操看着碗中的鸡肋,深有感触,正沉吟间,夏侯惇入帐请求夜间口号,曹操随口说出了“鸡肋”二字。这简单的两个字,便在军中传遍,众人皆称“鸡肋”。行军主簿杨修洞察曹操的心思,见此...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