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禽择木而栖”出自《孔子》“还有,”贞明夫人一面为丈夫戴正头上的黑色官帽,一面又说:“有道是: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侍。”良禽择木。贞明夫人所引的“良禽择木”是孔子在卫国时说过的话。当时卫灵公寻问孔子关于作战布阵的事情,孔子立即回答:“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
"良禽择木而栖”出自《孔子》“还有,”贞明夫人一面为丈夫戴正头上的黑色官帽,一面又说:“有道是: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侍。”良禽择木。贞明夫人所引的“良禽择木”是孔子在卫国时说过的话。当时卫灵公寻问孔子关于作战布阵的事情,孔子立即回答:“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
出自《左传》:孔文子之将攻大叔也,访于仲尼。仲尼:“胡簋之事,则尝学之矣;甲兵之事,未之闻也。”退,命驾而行,曰:“ 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 ?”文子遽止之,曰:“圉岂敢度其私,访卫国之难也。”将止,鲁人以币召之,乃归。
典故出处: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左传·哀公十一年》中的“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意思是鸟会选择树木栖息,而不是树木选择鸟。后来,在《三国演义》第三回中,李肃在拉拢吕布时使用了“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的说法,使得这个成语广为流传。相关典故:在东汉末年,董卓趁势入住朝廷,废除少帝...
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典故:春秋时期,孔子通过“鸟择木而栖,木岂能择鸟”的观点,暗示人才应主动选择而非被选择。管仲在面对生死考验时,选择了正确的领导者齐桓公,最终辅佐齐国崛起,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便是这一理念的生动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