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阋墙的典故

《兄弟阋墙》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左传》中的一则著名典故。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齐国有两个年轻的王子,一个叫叫孟尝君,一个叫田单。孟尝君聪明机智,善于辩论,而田单则勇猛过人,喜欢打猎。一天,两位王子分别率领自己的部队出去打猎,不小心在一座山上遇到了。孟尝君立刻向田单提出了辩论比试的要求,...
兄弟阋墙的典故
兄弟阋墙的典故如下:
《兄弟阋墙》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左传》中的一则著名典故。
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齐国有两个年轻的王子,一个叫叫孟尝君,一个叫田单。孟尝君聪明机智,善于辩论,而田单则勇猛过人,喜欢打猎。

一天,两位王子分别率领自己的部队出去打猎,不小心在一座山上遇到了。孟尝君立刻向田单提出了辩论比试的要求,田单也很愿意与之辩论。于是,两人坐在墙上,准备开始辩论。
开始时,两人辩得十分激烈,孟尝君语言飞扬,田单则是一副无所畏惧的样子。但随着辩论的进行,两人越来越激动,最终田单把孟尝君推下了墙,孟尝君不幸死亡。
此时,田单才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十分悔恨。他把孟尝君的遗体埋葬好后,发誓要为孟尝君赎罪。于是,他把自己的国家献给了齐国,并宣布永远不做王子,只做孟尝君的仆人,以此来弥补自己的过错。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两兄弟本应该团结一心,但因为争执而导致了悲剧的发生。同时也告诉我们,勇气和智慧都是需要的,互相之间的尊重和包容也是很重要的。
2023-11-19
球球词典 阅读 33 次 更新于 2025-07-27 17:46:22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兄弟阋墙的典故如下:《兄弟阋墙》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左传》中的一则著名典故。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齐国有两个年轻的王子,一个叫叫孟尝君,一个叫田单。孟尝君聪明机智,善于辩论,而田单则勇猛过人,喜欢打猎。一天,两位王子分别率领自己的部队出去打猎,不小心在一座山上遇到了。孟尝君立刻向田单提出...

  •  学海扁舟2333 《兄弟阋墙》的典故原文,兄弟阋墙例句造句

    兄弟阋墙典故出处《诗经·小雅·常棣》:“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意思是指兄弟之间的纠纷,也比喻内部争斗。示例:而侠累那家伙,偏偏要兄弟阋墙,引狼入室!《兄弟阋墙》的典故原文:《诗经·小雅·棠棣》:“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原文诗经·...

  •  爱元素文化 兄弟阋墙典故 兄弟阋墙故事介绍

    1、春秋时期,郑国郑武公在申地娶了个老婆,取名武姜——生了庄公和共叔段两兄弟。2、庄公出生的时候,自然生产,脚先面世,吓着了姜氏,古人迷信。于是给庄公取名“寤生”,很不喜欢他。更喜小儿无赖,小儿子特见宠爱。有弟弟的哥哥是不是都深有同感——姜氏欲立共叔为继承人,经常在武公面前叨叨...

  •  黑科技1718 兄弟阋墙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典故?反义词和近义词是什么?

    后用「兄弟阋墙」比喻团体内部不和睦。 典源 《诗经.小雅.常棣》兄弟阋1>于墙,外御其务2>。 每有良朋,烝3>也无戎。 〔注解〕(1)阋:音ㄒ|ˋ,互相争讼。 (2)务:通「侮」,欺凌。 (3)烝:通「陈」,久。 典故说明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非一时一地一人...

  •  超级幻想无极限 兄弟同心齐力断金的下一句话

    兄弟阋墙,家破人亡。最早出自《周易》同心协力的两个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比喻只要两个人一条心,就能发挥很大的力量。《易》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反之就如你的下句了,心不往一处用,各存私心,必然矛盾重重,轻则财破,重则人亡。典故有很多啊,...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歇后语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