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不思蜀的故事典故

乐不思蜀的典故如下: 成语乐不思蜀的主人公是三国时蜀汉后主刘禅。蜀后主刘禅投降后,司马昭设宴款待,先以魏乐舞戏于前,蜀官伤感,独有后主有喜色。司马昭令蜀人扮蜀乐于前,蜀官尽皆堕泪,后主嬉笑自若。酒至半酣,司马昭谓贾充曰:“人之常情,乃至于此!虽诸葛孔明在,亦不能辅之久全,...
乐不思蜀的故事典故
乐不思蜀,蜀:三国时期的蜀汉,始于昭烈帝刘备,终于汉怀帝(刘渊追谥)刘禅。意思是很快乐,不思念蜀国。原义指蜀后主刘禅甘心为虏不思复国。后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出自 《三国志·蜀书·后主传》。

乐不思蜀的典故如下: 成语乐不思蜀的主人公是三国时蜀汉后主刘禅。蜀后主刘禅投降后,司马昭设宴款待,先以魏乐舞戏于前,蜀官伤感,独有后主有喜色。司马昭令蜀人扮蜀乐于前,蜀官尽皆堕泪,后主嬉笑自若。酒至半酣,司马昭谓贾充曰:“人之常情,乃至于此!虽诸葛孔明在,亦不能辅之久全,何况姜维乎?”乃问后主曰:“颇思蜀否?”后主曰:“此间乐,不思蜀也。”
乐不思蜀的启示: 玩物丧志,不思进取,乐而忘本。
当时魏军入川,蜀后主刘禅投降,被送到洛阳。司马昭封他为安乐公,赐住宅,月给用度,僮婢百人。刘禅为表感谢,特意登门致谢,司马昭于是设宴款待,并以歌舞助兴。当演奏到蜀地乐曲时,蜀旧臣们油然诵起国破家亡的伤怀之情,个个泪流满面。而刘禅却麻木不仁嬉笑自若。司马昭见状,便问刘禅;“你思念蜀吗?”刘禅答道:“这个地方很快乐,我不思念蜀。”
他的旧臣谷正闻听此言,连忙找个机会悄悄对他说:“陛下,等会儿若司马昭再问您,您就哭着回答:‘先人坟墓,远在蜀地,我没有一天不想念啊!’这样,司马昭就能让陛下回蜀了。”刘禅听后,牢记在心。酒至半酣,司马昭果然又发问,刘禅赶忙把谷正教他的话学了一遍,只是欲哭无泪。司马昭听了,说“咦,这话怎么像是谷正说的?”刘禅惊奇道:“你说的一点不错呀!司马昭及左右大臣全笑开了。司马昭见刘禅如此老实,从此就再也不怀疑他。刘禅就这样在洛阳安乐地度过了余生,传下了这令人捧腹的“乐不思蜀”典故。
2023-02-07
球球词典 阅读 3 次 更新于 2025-04-22 05:26:05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诸葛亮去世后,蜀国国力迅速衰退。投降:一次,魏国大军侵入蜀国,刘禅为了保命,选择投降,做了魏国的俘虏。同时,一大批蜀国的臣子也一同被俘。封赏与试探:投降后,魏王封刘禅为安乐公,并让他养尊处优。但司马昭对刘禅仍有怀疑,怕他暗地里存着东山再起的野心,于是有意试探他。乐不思蜀:在一次...

  •  文暄生活科普 乐不思蜀的由来

    乐不思蜀的故事源于晋代陈寿的《三国志·蜀志·后主传》。这段记载描述了蜀汉后主刘禅在被魏国司马昭俘虏后,面对故国的歌舞表演和亡国之痛,表现出异常的欢愉,声称'此间乐,不思蜀',令旁人感叹其糊涂。司马昭本以为即使是诸葛亮或姜维在世,也无法帮助这样的君主,而贾充则认为刘禅的这种昏庸正是他...

  • 刘禅就这样在洛阳安乐地度过了余生,传下了这令人捧腹的“乐不思蜀”典故。参考: .knowledge.yahoo/question/?qid=7007030100431 「乐不思蜀」是起源于我国三国时代的故事。刘备去世后,由儿子刘禅继位,刘禅的小名叫阿斗,是个愚笨无能的人。一开始,由于有诸葛亮等有才能的人辅佐,所以还没有什么大问...

  •  文暄生活科普 乐不思蜀是谁闹出的历史笑话?

    ”司马昭对此疑惑,谷正教刘禅答:“先人坟墓远在蜀地,心西悲,无日不思。”刘禅牢记,酒至半酣,司马昭再问,刘禅照做。司马昭笑曰:“何乃似郤正邪!”刘禅惊视,左右皆笑。此为“乐不思蜀”典故。“乐不思蜀”比喻人沉迷于当前环境,忘记过去的美好,无故国故土之思。此典故源于三国时的...

  •  文暄生活科普 乐不思蜀的由来

    乐不思蜀的典故源自三国时期蜀汉后主刘禅的逸事。原本,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刘禅在蜀国灭亡后,被魏国司马昭软禁于洛阳,面对蜀地歌舞表演时,他竟说“此间乐,不思蜀”,表现出对亡国的无动于衷和对新环境的满足。其实,这个故事有着更复杂的解读。在司马昭的宴会上,蜀地的表演触动了随从们的悲痛,但...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