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虚心接受魏征的纳谏,就是历史上最好的虚心接受他人建议的例子。有一次,唐太宗问魏征说:“历史上的人君,为什么有的人明智,有的人昏庸?”魏征说:“多听听各方面的意见,就明智;只听单方面的话,就昏庸(文言是‘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他还举了历史上尧、舜和秦二世、梁武帝、...
“激切并不是讪谤”的典故:贞观八年(634年),陕县丞皇甫德参上书批评唐太宗修洛阳宫、劳民伤财、厚敛百姓。太宗大怒,欲治其讪谤之罪。魏征立即劝谏,引用汉文帝时贾谊的上疏为例,说明自古上书都是言辞激切,以引起皇帝警觉。他强调激切并不是讪谤,而是忠臣对国家的赤诚之心。唐太宗听后有所悔悟...
魏征进谏故事二则(一)魏征进谏,凡是他认为正确的意见,必定当面直谏,坚持到底,决不背后议论,这是他的可贵之处。有一次,唐太宗对长孙无忌说:“魏征每次向我进谏时,只要我没接受他的意见,他总是不答应,不知是何缘故?”未等长孙无忌答话,魏征接过话头说:“陛下做事不对,我才进谏。如果陛下...
一个典型的虚心听取他人意见的例子是唐太宗李世民与魏征的故事。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明君之一,他之所以能够开创贞观之治这一盛世,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虚心纳谏、善于听取大臣意见的品质。在他的统治时期,有一位以直言敢谏著称的大臣,名叫魏征。魏征原本是太子李建成的幕僚,在玄武门之变后,...
1、唐太宗虚心接受魏征的纳谏:有一次,唐太宗问魏征说:“历史上的人君,为什么有的人明智,有的人昏庸?”魏征说:“多听听各方面的意见,就明智;只听单方面的话,就昏庸(文言是‘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他还举了历史上尧、舜和秦二世、梁武帝、隋炀帝等例子,说:“治理天下的人君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