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纳谏的历史典故是什么?

魏征说:“多听听各方面的意见,就明智;只听单方面的话,就昏庸(文言是‘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他还举了历史上尧、舜和秦二世、梁武帝、隋炀帝等例子,说:“治理天下的人君如果能够采纳下面的意见,那末下情就能上达,他的亲信要想蒙蔽也蒙蔽不了。”唐太宗连连点头说:“你说得多好啊...
魏征纳谏的历史典故是什么?
唐太宗虚心接受魏征的纳谏,就是历史上最好的虚心接受他人建议的例子。
有一次,唐太宗问魏征说:“历史上的人君,为什么有的人明智,有的人昏庸?”
魏征说:“多听听各方面的意见,就明智;只听单方面的话,就昏庸(文言是‘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他还举了历史上尧、舜和秦二世、梁武帝、隋炀帝等例子,说:“治理天下的人君如果能够采纳下面的意见,那末下情就能上达,他的亲信要想蒙蔽也蒙蔽不了。”
唐太宗连连点头说:“你说得多好啊!”

又有一天,唐太宗读完隋炀帝的文集,跟左右大臣说:“我看隋炀帝这个人,学问渊博,也懂得尧、舜好,桀、纣不好,为什么干出事来这么荒唐?”
魏征接口说:“一个皇帝光靠聪明渊博不行,还应该虚心倾听臣子的意见。隋炀帝自以为才高,骄傲自信,说的是尧舜的话,干的是桀纣的事,到后来糊里糊涂,就自取灭亡了。”
2023-11-18
球球词典 阅读 30 次 更新于 2025-09-11 08:08:4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唐太宗虚心接受魏征的纳谏,就是历史上最好的虚心接受他人建议的例子。有一次,唐太宗问魏征说:“历史上的人君,为什么有的人明智,有的人昏庸?”魏征说:“多听听各方面的意见,就明智;只听单方面的话,就昏庸(文言是‘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他还举了历史上尧、舜和秦二世、梁武帝、...

  •  文暄生活科普 关于魏征的故事及传说 激切并不是讪谤

    “激切并不是讪谤”的典故:贞观八年(634年),陕县丞皇甫德参上书批评唐太宗修洛阳宫、劳民伤财、厚敛百姓。太宗大怒,欲治其讪谤之罪。魏征立即劝谏,引用汉文帝时贾谊的上疏为例,说明自古上书都是言辞激切,以引起皇帝警觉。他强调激切并不是讪谤,而是忠臣对国家的赤诚之心。唐太宗听后有所悔悟...

  •  飞机21631 历史上进谏的故事

    魏征进谏故事二则(一)魏征进谏,凡是他认为正确的意见,必定当面直谏,坚持到底,决不背后议论,这是他的可贵之处。有一次,唐太宗对长孙无忌说:“魏征每次向我进谏时,只要我没接受他的意见,他总是不答应,不知是何缘故?”未等长孙无忌答话,魏征接过话头说:“陛下做事不对,我才进谏。如果陛下...

  •  校易搜全知道 虚心听取他人意见的例子

    一个典型的虚心听取他人意见的例子是唐太宗李世民与魏征的故事。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明君之一,他之所以能够开创贞观之治这一盛世,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虚心纳谏、善于听取大臣意见的品质。在他的统治时期,有一位以直言敢谏著称的大臣,名叫魏征。魏征原本是太子李建成的幕僚,在玄武门之变后,...

  •  AngleBlack歌 古代皇帝都有哪些接受建议取得成功的故事?

    1、唐太宗虚心接受魏征的纳谏:有一次,唐太宗问魏征说:“历史上的人君,为什么有的人明智,有的人昏庸?”魏征说:“多听听各方面的意见,就明智;只听单方面的话,就昏庸(文言是‘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他还举了历史上尧、舜和秦二世、梁武帝、隋炀帝等例子,说:“治理天下的人君如...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