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山典故传说

因此,姑嫂泊舟处被称作“短姑道头”,石块投向潮水所用被称为“短姑圣迹”。又传说,日本僧人慧锷请得观音圣像回国,途经普陀莲花洋时,观音不肯东渡,遂供奉于当地姓张的居民家中,普陀山从此成为专门供奉观音的道场,慧锷成为开山祖师。还有一则故事讲到东海龙王派龟相听法,因入迷不愿回龙宫,被化为...
普陀山典故传说
普陀山,被誉为观世音菩萨的道场,其名源于印度梵文,也有称其为补怛罗迦山或布怛落伽。在中国文化中,其名为小白华山。普陀洛迦最初是山名,由于汉语习惯省略,人们常称其为普陀或洛迦,久而久之,普陀山和洛迦山便成了两个概念。
普陀山之所以成为观世音菩萨道场,经典中有明确记载。华严经第六十八卷中提到,瑟鞞胝罗居士告诉善财童子,南方有一座名为补怛洛迦的山,山上住有观自在菩萨,应前往此地询问菩萨如何修行菩萨道。善财童子随后前往此山,见到了观自在菩萨。菩萨通过布施、爱语、利行、同事、色身、光明、音声、威仪、神变等多种方式,教化众生,使其脱离苦海。观世音菩萨,过去是正法明如来,因与娑婆世界有大缘,倒驾慈航,寻声救苦。
传说中,姑嫂二人渡海朝山进香,小姑因“天癸”来潮而不敢下船,其嫂责备她无福朝圣。其嫂进山后,小姑在船上感到饥饿,这时有一位村妇向潮水投下石块,踩着这些石块来到小姑的船上,送来了食物。其嫂归来后,发现小姑船上食物,想起观音大士衣裾湿了一片,顿悟这是观音菩萨的善行。因此,姑嫂泊舟处被称作“短姑道头”,石块投向潮水所用被称为“短姑圣迹”。又传说,日本僧人慧锷请得观音圣像回国,途经普陀莲花洋时,观音不肯东渡,遂供奉于当地姓张的居民家中,普陀山从此成为专门供奉观音的道场,慧锷成为开山祖师。还有一则故事讲到东海龙王派龟相听法,因入迷不愿回龙宫,被化为石头,成为“二龟听法石”。这则故事反映了观音菩萨对众生的慈悲与救度。
扩展资料普陀山,与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是观世音菩萨教化众生的道场。普陀山是舟山群岛1390个岛屿中的一个小岛,形似苍龙卧海,面积近13平方公里,与舟山群岛的沈家门隔海相望,素有“海天佛国”、“南海圣境”之称,是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7年(丁亥年)5月8日,舟山市普陀山风景名胜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风景区。“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普陀山以其神奇、神圣、神秘,成为驰誉中外的旅游胜地。
2024-10-20
球球词典 阅读 3 次 更新于 2025-04-21 07:16:18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小小小聊生活 普陀山有什么典故传说吗?

    普陀山的典故传说:据史书记载,早在2000多年前,普陀山即为道人修炼之宝地。普陀山的佛教历史悠久,作为观音道场初创于唐代。唐大中年间,有梵僧来山礼佛,传说在潮音洞目睹观音示现。唐咸通四年日僧慧锷大师从五台山请观音像乘船归国,舟至莲花洋遭遇风浪,数番前行无法如愿。遂信观音不肯东渡,乃留...

  • 1. 普陀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当时已成为道士们修炼的圣地。2. 佛教文化在唐代开始兴盛,梵僧在唐大中年间来到普陀山礼佛,并在潮音洞目击了观音的显灵。3. 在唐咸通四年,日本僧人慧锷从五台山请观音像回国,船只遭遇风浪,无法前行。他们相信观音不愿东渡,于是将圣像供奉在潮音洞旁边,得...

  • 又传说,日本僧人慧锷请得观音圣像回国,途经普陀莲花洋时,观音不肯东渡,遂供奉于当地姓张的居民家中,普陀山从此成为专门供奉观音的道场,慧锷成为开山祖师。还有一则故事讲到东海龙王派龟相听法,因入迷不愿回龙宫,被化为石头,成为“二龟听法石”。这则故事反映了观音菩萨对众生的慈悲与救度。

  •  嘿喵游世界 普陀山的传说故事

    普陀山最出名的传说故事是短姑圣迹。相传有姑嫂二人渡莲花洋来朝山进香,船靠码头时,不巧小姑“天癸”来潮,自愧不洁,不敢下船入山。其嫂短(责备的意思)其无福朝圣,叫她呆在小船中等她,便独自进山拜佛去了。时近中午,潮水大涨,小船与岸相隔,小姑坐在船中,饿得发慌。正在此时,只见一村...

  • 传说东海龙王生性高傲,桀骜不驯,看到观世音信徒众多,于是很不服气便想来和观世音菩萨斗法,但是它又有些心虚,于是左思右想后便派了两个记忆力最强的手下---两只乌龟来偷听观自在大士说法。两只乌龟不敢怠慢,立即出动爬到半山腰开始偷听,结果听着听着竟然入迷了,回过味来看看自己在龙王边上修行...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