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山的典故传说

3. 在唐咸通四年,日本僧人慧锷从五台山请观音像回国,船只遭遇风浪,无法前行。他们相信观音不愿东渡,于是将圣像供奉在潮音洞旁边,得名“不肯去观音”。4. 随着时间的推移,普陀山逐渐发展成为寺庙林立之地。在全盛时期,拥有4大寺、106庵、139茅蓬,及4654名僧侣,被誉为“震旦第一佛国”。5. ...
普陀山的典故传说
1. 普陀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当时已成为道士们修炼的圣地。
2. 佛教文化在唐代开始兴盛,梵僧在唐大中年间来到普陀山礼佛,并在潮音洞目击了观音的显灵。
3. 在唐咸通四年,日本僧人慧锷从五台山请观音像回国,船只遭遇风浪,无法前行。他们相信观音不愿东渡,于是将圣像供奉在潮音洞旁边,得名“不肯去观音”。
4. 随着时间的推移,普陀山逐渐发展成为寺庙林立之地。在全盛时期,拥有4大寺、106庵、139茅蓬,及4654名僧侣,被誉为“震旦第一佛国”。
5. 普陀山被誉为“海天佛国”和“南海圣境”,是中国著名的海岛风景旅游胜地,也是东海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小岛。
6. 岛上景色迷人,古刹林立,云雾缭绕。与九华山、峨眉山、五台山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以其山、水之美而闻名。
7. 每年的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是普陀山的三大香会期,分别是观音的圣诞、得道和出家日。在这期间,普陀山会举行盛大的庆典,吸引无数香客和信徒前来朝拜。
8. 1997年农历九月廿九,南海观音露天铜像建成。当妙善大和尚宣布铜像开光时,天空突然放晴,阳光照耀,让所有在场的信徒都深感震撼。
9. 普陀山观音香会节是为了纪念观音的诞生、成道和出家等日子而设立的。每年这三个日子,来自世界各地的佛教徒都会聚集在普陀山,进行香火朝拜和参加法会,场面宏大而虔诚。2024-10-07
球球词典 阅读 3 次 更新于 2025-04-21 07:13:0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小小小聊生活 普陀山有什么典故传说吗?

    普陀山的典故传说:据史书记载,早在2000多年前,普陀山即为道人修炼之宝地。普陀山的佛教历史悠久,作为观音道场初创于唐代。唐大中年间,有梵僧来山礼佛,传说在潮音洞目睹观音示现。唐咸通四年日僧慧锷大师从五台山请观音像乘船归国,舟至莲花洋遭遇风浪,数番前行无法如愿。遂信观音不肯东渡,乃留...

  • 1. 普陀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当时已成为道士们修炼的圣地。2. 佛教文化在唐代开始兴盛,梵僧在唐大中年间来到普陀山礼佛,并在潮音洞目击了观音的显灵。3. 在唐咸通四年,日本僧人慧锷从五台山请观音像回国,船只遭遇风浪,无法前行。他们相信观音不愿东渡,于是将圣像供奉在潮音洞旁边,得...

  • 又传说,日本僧人慧锷请得观音圣像回国,途经普陀莲花洋时,观音不肯东渡,遂供奉于当地姓张的居民家中,普陀山从此成为专门供奉观音的道场,慧锷成为开山祖师。还有一则故事讲到东海龙王派龟相听法,因入迷不愿回龙宫,被化为石头,成为“二龟听法石”。这则故事反映了观音菩萨对众生的慈悲与救度。

  • 传说东海龙王生性高傲,桀骜不驯,看到观世音信徒众多,于是很不服气便想来和观世音菩萨斗法,但是它又有些心虚,于是左思右想后便派了两个记忆力最强的手下---两只乌龟来偷听观自在大士说法。两只乌龟不敢怠慢,立即出动爬到半山腰开始偷听,结果听着听着竟然入迷了,回过味来看看自己在龙王边上修行...

  •  嘿喵游世界 普陀山的传说故事

    普陀山最出名的传说故事是短姑圣迹。相传有姑嫂二人渡莲花洋来朝山进香,船靠码头时,不巧小姑“天癸”来潮,自愧不洁,不敢下船入山。其嫂短(责备的意思)其无福朝圣,叫她呆在小船中等她,便独自进山拜佛去了。时近中午,潮水大涨,小船与岸相隔,小姑坐在船中,饿得发慌。正在此时,只见一...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