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杀彘教子 【拼音】: shā zhì jiào zǐ 【解释】: 彘:猪。父母说话算数,教子诚实无欺。【出处】: 《韩非子·外诸说左上》:“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曾子曰:‘……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走在满是“三苏”元素的街道上,不禁让人感慨万千。纱縠行不仅是一条宋代街,更是一个绵延千年的历史舞台。如今的主角程夫人已经“谢幕”,但她的贤淑与教子之道却永远地留在了人们的心中。探寻“三苏”的家风,更离不开这位“外可经商致富、内可诗书教子”的贤妻良母。这些图片不仅展现了纱縠行的...
步入祠内,对联“文献一家”以及“仁厚传家”的匾额,无不在每一砖一瓦间彰显着苏氏一门的文学威严。苏洵在程夫人的激励下,虽科举之路坎坷,却凭借散文独步文坛,其影响力深远。程夫人以其贤良淑德,成为苏家背后的重要支柱,她的贡献不容忽视。苏轼的弟弟苏辙,早年便在父兄的熏陶下崭露头角,19岁...
“一门父子三词客”指苏轼一家眉山三苏祠,三苏即苏洵、苏轼、苏辙(苏轼为兄)。“千古文章四大家”指的是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苏轼。“四大家”简介: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汉族,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
二、因材施教,注重古文教育 苏洵在教育子女时,并没有遵循科举大纲进行教授,而是根据两个儿子的兴趣和特长,因材施教。他让儿子们学写古文,以孟子、韩愈、欧阳修的文章为范文,认为这些文章对于培养儿子的文学素养和治国理政的能力绰绰有余。这种教育方式不仅让苏轼和苏辙在文学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