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嵇侍中血,勿去”的典故讲的是在西晋皇族内部争夺政权的战争中,嵇绍为了保护晋惠帝以身挡刀而被杀死,他死时的血溅在了晋惠帝的衣服上。当战争平定后晋惠帝不忍洗去衣服上嵇绍的血迹,以表永怀不忘之意。“此嵇侍中血,勿去”的意思是:这是忠臣嵇绍的血,不要洗去。这句话出自《晋书·忠义...
战争结束后,晋惠帝不愿洗去衣服上嵇绍的血迹,以此表达对忠勇精神的敬仰和怀念。《晋书·忠义传·嵇绍》对此进行了记载。嵇绍不仅是竹林七贤之一嵇康的儿子,还有一位重要的朋友山涛。在嵇绍临终前,他将自己的儿子托付给了山涛,山涛不负朋友之托,履行了自己的责任。这个典故后来被广泛引用,用以颂...
典故出处:“此嵇侍中血,勿去也”,是晋惠帝司马衷的轶事典故。永兴元年(304年),晋军在荡阴战败,惠帝脸部受伤,中三箭,百官及侍卫人员都纷纷溃逃,只有嵇绍庄重地端正冠带,挺身保卫天子,司马颖的军士把嵇绍按在马车前的直木上。司马衷说:“这是忠臣,不要杀他!”军士回答道:“奉皇太弟(司...
“(嵇)绍以天子蒙尘,承诏驰诣行在所。值王师败绩于荡阴,百官及侍卫莫不散溃,唯绍俨然端冕,以身捍卫,兵交御辇,飞箭雨集。绍遂被害于帝侧,血溅御服,天子深哀叹之。及事定,左右欲浣衣,帝曰:‘此嵇侍中血,勿去。’”绍为嵇康之子,官至侍中。后因以“嵇侍中血”指忠臣之血 安禄山...
天子对此深感悲痛,哀叹不已。当战事平定后,侍卫们打算清洗御衣,但天子坚决阻止,他说:“这是嵇侍中的血,不要洗去。”嵇绍是名臣嵇康的儿子,官至侍中,他的忠诚与牺牲被后人铭记。因此,“嵇侍中血”成为了历史中忠诚忠臣为国捐躯的象征,用来表达对忠贞不渝的高尚品德的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