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喘”的典故缘自历史上哪位宰相?

“问喘”的典故缘自历史上的丙吉。丙吉汉代鲁国人,字少卿,封博阳侯。丙吉当宰相时,一天外出,逢到路上群众斗殴,死伤在路上。做为宰相的丙吉却一点也不过问。他的随从人员就责怪他。丙吉又继续前进,看到有人赶一头牛,这只牛张开嘴吐舌头气喘喘的。丙吉赶忙停车,命令骑吏前往询问:这头牛走了...
“问喘”的典故缘自历史上哪位宰相?
“问喘”的典故缘自西汉宣帝时期的丞相丙吉。
丞相丙吉十分关心百姓的疾苦,他经常外出考察民情,一次外出,他见一群人在斗殴,他没有去制止,而看到一头牛在吃力地拉车。他却停下叫人去询问,下属说他只重畜不重人,他解释说:行人斗殴,有京兆尹等地方官处理即可,我只要适时考察其政绩,有功则赏、有罪则罚,这样就可以了。丞相所关心的应当是国家大事。而问牛的事则不同,如今是春天,天气还不应该太热,如果那头牛是因为天太热而喘息,那么现在的气节就不太正常了,农事势必会受到影响。所以,我过问了牛的事儿。2016-08-29
  “问喘”的典故缘自历史上的丙吉。
  丙吉汉代鲁国人,字少卿,封博阳侯。丙吉当宰相时,一天外出,逢到路上群众斗殴,死伤在路上。做为宰相的丙吉却一点也不过问。他的随从人员就责怪他。丙吉又继续前进,看到有人赶一头牛,这只牛张开嘴吐舌头气喘喘的。丙吉赶忙停车,命令骑吏前往询问:这头牛走了几里路?随从人员就说:「丞相,人死了,你视而不见,牛只是喘气,你却注意,你真是颠倒了关心的对象吧!」也有人用这两件事来讥笑丙吉。丙吉的回答:「人民相互打斗杀伤,这是首都长安或者地方长官应该作的职责,如何禁止、防备、捉拿坏人,年度终了,作丞相的考核他们的成绩,奏请皇帝加以赏罚。
  宰相不必亲自处理这种小事,所以不应当急於在道路上处理。当春天的时候,太阳并不强烈,我恐怕牛只走了一段小路,就因为太热而气喘了。这是不是气候冷热异常,对牛的伤害呢?作为宰相,他的职责是治理全国性的大政,气候是不是风调雨顺,关系到全国人民的生活。所以我当然要过问。」随从听了,知道丙吉是一位识大体的人物,终於认同丙吉的行为。画中一片原野,烟雾迷漫山树之间,丙吉作指点问话,拱手站立牛旁回答的是农民,这与上面的史书上记录有所差别,画把它改成由丙吉亲自问答,显得故事更加亲切。2016-09-02
球球词典 阅读 3 次 更新于 2025-04-21 14:18:0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问喘”的典故缘自历史上的丙吉。丙吉汉代鲁国人,字少卿,封博阳侯。丙吉当宰相时,一天外出,逢到路上群众斗殴,死伤在路上。做为宰相的丙吉却一点也不过问。他的随从人员就责怪他。丙吉又继续前进,看到有人赶一头牛,这只牛张开嘴吐舌头气喘喘的。丙吉赶忙停车,命令骑吏前往询问:这头牛走了...

  •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典故丙吉问喘说明了什么道理?

    “问喘”一典出自《汉书?魏相丙吉传》中的“丙吉问喘”,说丙吉是汉宣帝时期的宰相,一次驾车出门看见街上有人打架斗殴,打死打伤的百姓横七竖八地躺在路上,他命令驾车人驱车而过不闻不问。再往前走,丙吉又看见一个人赶着一辆牛车,那牛吐着舌头直喘粗气,丙吉立即停车派属下去询问那赶牛车的走...

  •  模仿萍温74 丙吉问牛的典故

    【相车问牛喘】 宋·宋祁:“相车问罢同牛喘,大厦成时与燕来。”

  •  温酒夜谈话千古 乾隆皇帝为五牛图题的七首绝句

    乾隆诗中有两个典故:“弘景高情”,是说陶弘景隐居山中不愿为官,但画了两头牛,一个自在地吃草,一个带着金笼头,被拿着鞭子的人牵着鼻子。梁武帝知其意,与其书信不断,常以朝廷大事商讨之,被称为“山中宰相”。这里可以看出,所谓“隐士”,不愿意做官,却是关心政治。“问喘识民艰”,乃...

  •  四季教育17 丙吉问牛文言文答案

    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弘历认为此图的创作主旨并非意在陶弘景之事,而是意在表现汉代贤臣丙吉关心民间疾苦,路见牛喘而致问的典故。弘历的这种解释有其所处立场、地位的关系。弘历身为帝王,所需要的是治国的贤良,而不是隐居出世的修行者,因而自然的就想到了丙吉问喘这一古代贤臣关心民事、一心为国的...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歇后语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