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木求鱼"是一个古老的典故,出自中国古代的一本道家经典书籍《庄子》。这个典故讲述了一个寓言故事。故事中,有一个叫做缘木的人,他非常想要捕鱼。于是他找了一根树枝,跳上树枝,抓着树枝伸出去的枝叶,比划着要捕鱼。然而,无论他如何努力,他都只能通过看到鱼的影子来感受鱼的存在,却永远无法真...
出处:该典故出自《孟子·梁惠王章句上》。词性:缘木求鱼是一个贬义词,近义词有水中捞月、缘山求鱼、竹篮打水、南辕北辙、抱薪救火等。
缘木求鱼的故事讲的是战国时候,齐国国君齐宣王想动员军队去攻打其他国家,用武力一统天下。孟子听后就劝他放弃武力,采用仁慈的政治措施。孟子对齐恒王说:“大王如果想用武力征服天下,就好比‘缘木求鱼’,结果肯定是徒劳无功,不但达不到目的,还可能造成祸害”。缘木求鱼出自《孟子·梁惠王章句上...
屠即竟归。昧爽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近视之,则死狼也。仰首审视,见口中含肉,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时狼革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缘木求鱼,狼则罹之,可笑矣。释义:一个屠夫卖完了肉回家,天色已经晚了。在这时,突然出现了一匹狼。狼不断的窥视着屠户...
成语出处和典故 《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故事介绍 曰:“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王笑而不言。曰:“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⑴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于耳与?便嬖⑵不足使令于前与?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