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言不惭的典故说明

大言不惭的典故说明如下:孔夫子的治学态度是十分严谨的,他最反对言行不一的行为。有一次,他对学生说:“那班口出大言的人,似乎一点不觉得惭愧,若是要他们干出点事来,就有困难了。”还有一次孔子又说:“话说得多,做的很少,这是一个正人君子认为可耻的。”宋朝的朱熹对孔子的有关言论作了...
大言不惭的典故说明
大言不惭的典故说明如下:
孔夫子的治学态度是十分严谨的,他最反对言行不一的行为。有一次,他对学生说:“那班口出大言的人,似乎一点不觉得惭愧,若是要他们干出点事来,就有困难了。”还有一次孔子又说:“话说得多,做的很少,这是一个正人君子认为可耻的。”
宋朝的朱熹对孔子的有关言论作了进一步的阐述。朱熹在注解孔子的这句话时说:“大言不惭,则无必为之志,而不自度其能否也。欲践其言,其不难哉。”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总是大言不惭,那么他一定没有什么客观实际的志向,所以也就从来不会考虑自己的话是否能够实现。如果要他去践行自己大言不惭的诺言,怎么可能不困难呢!

成语寓意:说话不感到惭愧的人有两种,一种人是真正有能力的人,说出的话有根据,能够依自己的能力给人承诺,说出来就能做得到,言行一致,因而不觉得心虚,也就不会惭愧;另一种人,其言语可以称为大话,也就是浮夸而不切实际的话,这类人善于吹牛皮,但牛皮吹出去了往往不能兑现。对于第二种人,人们要时刻警惕。
不管君子还是小人,说话都要慎加注意,不要随便开口,更不要胡言乱语。只有慎慎地注意了自己的言行,只有认真考虑后再开口说话,才不至于因舌头的乱动而让自己陷入被动,甚至陷入困境。这样的实例,在现实生活中,可谓比比皆是,从不稀奇。
孔子的这一告诫,也提示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不要相信那些喜欢信口开河,甚至大言不惭的人。如果相信了这些人的许诺,并且天真地将其纳入到自己的计划之中,将不可避免地使自己深陷困境。

成语出处
先秦·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论语·宪问》:“子曰:‘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
宋·朱熹《论语集注·宪问第十四》:“大言不惭,则无必为之志,而不自度其能否也。欲践其言,其不难哉。”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大言不惭”。
2023-10-10
球球词典 阅读 3 次 更新于 2025-04-21 03:47:4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大言不惭的典故说明如下:孔夫子的治学态度是十分严谨的,他最反对言行不一的行为。有一次,他对学生说:“那班口出大言的人,似乎一点不觉得惭愧,若是要他们干出点事来,就有困难了。”还有一次孔子又说:“话说得多,做的很少,这是一个正人君子认为可耻的。”宋朝的朱熹对孔子的有关言论作了...

  •  gao5521036 什么叫大言不惭?

    大言不惭:说大话而毫不感到难为情。作谓语、定语、状语、宾语。含贬义。典故 【出处】《论语·宪问》:“子曰:‘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宋·朱熹注:“大言不惭,则无必为之志,而不自度其能否也。欲践其言,其不难哉!

  •  jzniu_com 求大图 大言不惭谢

    意为说大话而不觉得难为情。成语典故 【出处】《论语·宪问》:“子曰:‘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宋·朱熹注:“大言不惭,则无必为之志,而不自度其能否也。欲践其言,其不难哉!”

  •  vzixinzhi 大方不惭是什么意思?

    [成语解释]说大话,不感到难为情。[典故出处]梁斌《红旗谱》四二:严知孝听他这个得意的学生大言不惭的说着,脸上的愁闷就散开了。[近义词]大吹大擂、自卖自夸、出言不逊 [反义词]不露锋芒、自惭形秽、妄自菲薄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

  •  畅熙厹bU 大言不惭的拼音和意思

    大言不惭的人,往往是因为自我感觉过于良好,或者过于自信。他们认为自己的能力超凡,可以轻松地实现任何目标。但事实上,他们往往高估自己的能力,低估了实现目标所需的努力和时间。这样的结果就是,他们经常失败,并且失去别人的信任和尊重。大言不惭不仅是一种不良行为,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他们...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