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语故事】:春秋时,秦国的伯乐很善于鉴别马匹。他把自己识马的知识和经验写成一本书,叫《相马经》。书中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各类马匹。他儿子熟读这本书后,以为学到了父亲的本领,便拿着《相马经》到处去按图索骥。有次他见到一只癞蛤蟆,前额刚好与《相马经》上的好马特征相符,便以为找到...
按图索骥:照着图像去寻找良马。出自《汉书·梅福传》:“今不循伯者之道,乃欲以三代选举之法取当时之士,犹察伯乐之图求骐骥于市,而不可得,亦已明矣。” 后用“按图索骥”比喻做事死守教条,而不懂得变通,也比喻依据一定的线索去寻找事物。元·袁桷《示从子瑛》诗:“隔竹引龟心有想,...
按图索骥的成语典故如下:一、典故来源 主要来源:该典故主要源自伯乐与其儿子的故事。伯乐是秦国有名的相马专家,他写了一本《相马经》,并在其中画上了各种马的图。 其他提及:《后南柯·访旧》和《汉书·梅福传》中也有提及类似“按图索骥”的行为,用以讽刺那些墨守成规、不知变通的人。二、...
按图索骥的历史典故如下:典故背景:春秋时,秦国有个名叫孙阳的人,善于鉴别马的好坏,人们称他为“伯乐”。他把自己多年积累的识马经验写成一本书,名为《相马经》,书中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各类好马。典故内容:孙阳的儿子资质很差,却想继承父亲的事业。他熟读了《相马经》后,以为自己学到了父亲...
”父亲一看,哭笑不得。他幽默地说:“可惜这马太喜欢跳了,不能用来拉车。”接着感叹道:“所谓按图索骥也。”“按图索骥”这个成语,比喻的是机械地照老办法办事,不知变通。它来源于孙阳儿子按照《相马经》的图形和特征去找马,却忽略了实际情况。这则典故提醒我们,在解决问题时,不能生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