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典故50字50个

10. 一鸣惊人 楚庄王在位初期,看似不理朝政,实则在暗中观察。当他认为时机成熟后,一改往日作风,重振朝纲。这一故事演变成了“一鸣惊人”的成语,用来形容一举成名,一鸣惊人。
成语典故50字50个
1. 草木皆兵
东晋时期,前秦苻坚率军南侵,因过于自信而失败。逃亡途中,他心虚胆怯,误将山间的树木影理解为追兵,从而诞生了“草木皆兵”的成语,形容人在极度恐慌时疑神疑鬼。
2. 背水一战
楚汉相争之际,韩信利用高明的战术,在河边设营,让士兵背水列阵,以此激发他们的斗志,最终大败楚军,留下了“背水一战”的典故,用来形容没有退路时的决一死战。
3. 四面楚歌
楚汉相争末期,韩信在垓下设下十面埋伏,围困楚霸王项羽。利用夜色,韩信让士兵唱起楚地的歌谣,引发楚军思乡之情,从而瓦解了楚军的军心,这一计策被概括为“四面楚歌”。
4. 揭竿而起
秦末民变时期,陈胜、吴广因大雨延误行程,担心被秦朝处斩,于是揭竿而起,发动起义。他们没有正式旗帜,以竹竿代之,这一行为后来演变成了“揭竿而起”的成语,形容人民起义。
5. 破釜沉舟
秦末,项羽渡过漳河后,下令破坏船只和灶具,以此断绝后路,激励士兵奋勇向前。这一举动后来被称作“破釜沉舟”,比喻下定决心,不留后路。
6.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楚汉争霸时,刘邦采用韩信的计策,表面上修复栈道,暗中却率军走陈仓道偷袭项羽。这一策略被概括为“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意指明显的行动是假,暗中的行动才是真。
7. 退避三舍
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逃至楚国,许诺若晋楚交战,将退避三舍。后来晋楚在城濮之战中相遇,重耳果真遵守诺言,退让九十里,这一行为成为“退避三舍”的典故,比喻信守承诺。
8. 纸上谈兵
战国时赵国赵括,自小熟读兵书,但缺乏实战经验。在长平之战中,他依葫芦画瓢,导致赵国大败。这一事件留下了“纸上谈兵”的成语,指只在纸面上谈论而缺乏实际操作经验。
9. 卧薪尝胆
春秋时,越王勾践战败后,为报国仇家恨,卧薪尝胆,励精图治。经过苦心经营,最终雪耻灭吴,这一坚韧不拔的精神被概括为“卧薪尝胆”。
10. 一鸣惊人
楚庄王在位初期,看似不理朝政,实则在暗中观察。当他认为时机成熟后,一改往日作风,重振朝纲。这一故事演变成了“一鸣惊人”的成语,用来形容一举成名,一鸣惊人。2024-10-15
球球词典 阅读 3 次 更新于 2025-04-21 03:20:5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0. 一鸣惊人 楚庄王在位初期,看似不理朝政,实则在暗中观察。当他认为时机成熟后,一改往日作风,重振朝纲。这一故事演变成了“一鸣惊人”的成语,用来形容一举成名,一鸣惊人。

  • 4. 疑邻盗斧:乡下人丢斧,疑心邻居之子,后发现斧子在谷中,再看邻居之子,不再像贼。此故事告诫人们不应无端猜疑他人。5. 揠苗助长:农夫拔苗助长,反致禾苗枯死。此成语用来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6. 劳苦功高:在鸿门宴上,樊哙为刘邦辩护,称其“劳苦功高”,体现...

  • 宗悫的故事被后人广为传颂,成为了激励人们追求梦想、不畏艰难的经典典故。这个成语“乘风破浪”也逐渐流传开来,寓意着勇往直前、克服一切障碍的精神。随着时间的流逝,宗悫的事迹被更多的人熟知。他的勇气和毅力不仅激励着当时的将士们,也影响了后来无数的有志之士。人们常常引用“乘风破浪”来鼓励那些...

  •  璩瑗告玉龙 成语典故50字50个

    拔苗助长、守株待兔、南辕北辙、掩耳盗铃、刻舟求剑、郑人买履、买椟还珠、闻鸡起舞、画龙点睛

  • 褒姒不爱笑,幽王想尽一切办法想让她笑,她就是不笑。幽王设有烽火台和大鼓,有敌人入侵就点燃烽火。幽王点燃烽火,各地诸侯看到烽火,以为京城有敌情,都赶来了,到达后发现没有敌人,褒姒因此而大笑。幽王很高兴,为她数次点燃烽火。后来幽王失去信用,诸侯们来的越来越少了。(诚信的成语典故50字)...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