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黍之约的典故

一、古代交友故事1:鸡黍之约 秀才张劭,字元伯,乃汉明帝时人,汝州南城人氏。自幼奋志读书。有弟张勤同在家务农耕种,以供六旬老母。时到东都洛阳应举,于客店遇秀才范式正危于时疫之中。式字巨卿,乃楚州山阳人氏,年四十岁。元伯扶救巨卿于垂危之际,二人结成生死之交,式为兄,伯为弟。二人...
鸡黍之约的典故
鸡黍之约的典故如下:
“鸡黍之约”意思是:古时八拜之交中的第四拜“元伯巨卿鸡黍之交”,语出《后汉书·独行列传》中范式和张劭的事迹,两人因此留下“鸡黍之交”的美名。
一、古代交友故事1:鸡黍之约
秀才张劭,字元伯,乃汉明帝时人,汝州南城人氏。自幼奋志读书。有弟张勤同在家务农耕种,以供六旬老母。时到东都洛阳应举,于客店遇秀才范式正危于时疫之中。式字巨卿,乃楚州山阳人氏,年四十岁。
元伯扶救巨卿于垂危之际,二人结成生死之交,式为兄,伯为弟。二人已误考期,时值重阳节,临别,相约于明年今日,巨卿到元伯家相会,元伯言设以鸡黍相待。到明年,巨卿因家中衣食所累,忙苦之中,到日邻舍俸酒插萸,方想起鸡黍之约。

其心慌极已碎,盖因相隔千里之遥,非一日可至。闻‘人不能日行千里,魂行千里’之说,特以死而赴。元伯是日终日伫立而待,至夜半方迎来巨卿,乃魂魄也!后元伯急赴山阳,半月至。见兄棺,亦自刎而求同葬,以死相报耳。盖义约之重,过生死也!
二、古代交友故事2:生死之交
春秋时,楚元王崇儒重道。招贤纳士,天下贤人闻其风而归者,不可胜计。时有左伯桃,乃西羌积石山贤士。幼亡父母,奋发攻书,义成济世之才,学就安民之业。遂赴元王处,值雍地,于竹林间茅舍,求宿于羊角哀。

二人彻夜长谈,十分投机,结成生死之交。伯桃年长,角哀为弟。后一同赴仕,不幸中途因风雪连日,二人因衣食故不能同往,伯桃决然以死以助角哀前往。角哀不可拒,遂一人得见元王。封后,即辞王回梁山树洞寻伯桃尸。
卜地葬于蒲塘之原,前临大溪,后靠高崖,左右诸峰环抱,风水极佳。为伯桃建享堂,塑仪容,立牌匾。不料此墓恰于荆轲之墓相近,故轲鬼逼伯桃。伯桃灵魂无奈,夜告角哀。角哀大愤,自刎而赴以助兄共战荆轲,裂其坟,抛其骨。此二人义交侠举,遂为千古美谈。
2023-10-31
球球词典 阅读 86 次 更新于 2025-09-11 04:53:10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文暄生活科普 鸡黍之约,同性之间的千金一诺

    鸡黍之约,同性之间的千金一诺,是重信守诺的典范。鸡黍之约的故事,源自范晔《后汉书·范式列传》和干宝《搜神记》,讲述了东汉时期庐江太守范式和张劭之间深厚的友情和信守承诺的佳话。二人志同道合,在学业完成之际,定下两年之约,约定两年后范式将到张劭家中拜访。待两年期满,张劭果然如期而至,备...

  •  谷艾文艺苑 鸡黍之约是什么意思 鸡黍之约的解释

    来源:该约定出自《后汉书·独行列传》,讲述的是范式和张劭的事迹,两人因此留下了“鸡黍之交”的美名。故事背景:东汉明帝年间,范式和张劭两人在赶考途中相遇,并因范式重病得到张劭的精心照料而结缘。两人结拜为生死兄弟,并约定次年一同前往洛阳重考。约定内容:在两人共同度过太学的三年学习生涯后,他们...

  • 鸡黍之约的典故如下:“鸡黍之约”意思是:古时八拜之交中的第四拜“元伯巨卿鸡黍之交”,语出《后汉书·独行列传》中范式和张劭的事迹,两人因此留下“鸡黍之交”的美名。一、古代交友故事1:鸡黍之约 秀才张劭,字元伯,乃汉明帝时人,汝州南城人氏。自幼奋志读书。有弟张勤同在家务农耕种,以...

  •  手机用户73794 鸡黍镇的鸡黍之约

    在古代,“鸡黍”是款待客人的饭菜,这在诗词就很常见,最著名的就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有名作《过故人庄》,其中有两句就是“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鸡黍之约”的典故来源于《范式传》,但并没有作为关键词出现在传记中。那么,《范式传》...

  •  青柠姑娘17 鸡黍之约

    读《幼学琼林》朋友篇,逢“鸡黍之约”典故,不满足于文中注释,遂拓展学习了一番。此典出自于《后汉书·独行列传》,说的是范式和张劭的故事。范式,字巨卿,山阳郡金乡县(今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人。范式年轻的时候在太学游学,和汝南郡( 今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 人张劭是好朋友。张劭,字元...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