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黍之约的典故如下:“鸡黍之约”意思是:古时八拜之交中的第四拜“元伯巨卿鸡黍之交”,语出《后汉书·独行列传》中范式和张劭的事迹,两人因此留下“鸡黍之交”的美名。一、古代交友故事1:鸡黍之约 秀才张劭,字元伯,乃汉明帝时人,汝州南城人氏。自幼奋志读书。有弟张勤同在家务农耕种,以...
来源:该约定出自《后汉书·独行列传》,讲述的是范式和张劭的事迹,两人因此留下了“鸡黍之交”的美名。故事背景:东汉明帝年间,范式和张劭两人在赶考途中相遇,并因范式重病得到张劭的精心照料而结缘。两人结拜为生死兄弟,并约定次年一同前往洛阳重考。约定内容:在两人共同度过太学的三年学习生涯后,他们...
东汉时期,范式与张劭的友谊故事成为了“鸡黍之交”这一成语的来源。两位好友在太学时期相识,并相约两年后相见。当约定之日临近,尽管张劭的母亲对此表示怀疑,张劭仍坚信范式会履行承诺。果不其然,范式如约而至,两人欢聚一堂,共进了鸡黍之宴。“鸡黍之交”后来被用以象征朋友间深厚的友情和坚定的信...
范式家乡的人民为纪念他们,将范庄改名为鸡黍村,并修建庙宇名为“二贤祠”,这种纪念方式让范式与张劭的故事得以流传。同时,汉明帝因其诚信下令修建祠堂,进一步提升了这一故事的影响力。典籍的记录与传承:《后汉书》、《喻世明言》和《搜神记》等典籍都记录了范式与张劭的鸡黍之约,使得这一故事得以...
鸡黍之约指的是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和信守承诺的品德。这个成语出自《论语·微子》中的一个故事,讲的是两位朋友相约见面,其中一位因故未能按时赴约,而另一位则一直等待,直到对方出现。虽然最终他们并未见面,但这种信守承诺的精神却被后人传为佳话。鸡黍之约不仅仅是一个关于等待和失约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