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余地历史典故

留余地历史典故是指在处理事物或处理关系时,保留一定的余地或留有一些机会,不过度追求完美或固执己见。这个典故源自东汉末年,曹操征讨南方时,他在攻打寿春时曾有一次差点陷入重围,危急之时又百般辞令,表示自己对于寿春的兴趣不大,只是顺道而过,寿春的守将于禁据此领悟出曹军退兵的意思,从而使曹操...
留余地历史典故
留余地历史典故是指在处理事物或处理关系时,保留一定的余地或留有一些机会,不过度追求完美或固执己见。这个典故源自东汉末年,曹操征讨南方时,他在攻打寿春时曾有一次差点陷入重围,危急之时又百般辞令,表示自己对于寿春的兴趣不大,只是顺道而过,寿春的守将于禁据此领悟出曹军退兵的意思,从而使曹操成功脱险。这个故事成为了后代流传的典故,人们用“留余地”来形容保留一些退路或处理事情时不做极端的表态。2024-07-27
球球词典 阅读 3 次 更新于 2025-04-21 17:30:3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留余地历史典故是指在处理事物或处理关系时,保留一定的余地或留有一些机会,不过度追求完美或固执己见。这个典故源自东汉末年,曹操征讨南方时,他在攻打寿春时曾有一次差点陷入重围,危急之时又百般辞令,表示自己对于寿春的兴趣不大,只是顺道而过,寿春的守将于禁据此领悟出曹军退兵的意思,从而使曹操...

  •  刚阳文化 不留余地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

    【典故出处】: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第11卷:「此狐眼光如镜,然词锋太利,未免不留余地矣。」 【成语意思】:说话、办事走极端;没有可以回旋的余地。 【成语注音】:ㄅㄨˋ ㄌㄧㄨˊ ㄧㄩˊ ㄉㄧˋ 【通用拼音】:bu liu yu di 【拼音简写】:BLYD 【使用频率】:常用成语 ...

  •  小夕阳丶gD 不留余地的成语典故

    出 处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一:“此狐眼光如镜,然词锋太利,未免不留余地矣。”示 例 鲁迅《华盖集 ·忽然想到二》:“使人发生一种压迫和窘促之感,不特很少‘读书之乐’,且觉得仿佛人生已经没有‘余裕’,‘不留余地’了。”

  •  校企律说法 含“留”的成语大全(72个)

    20、留取丹心照汗青[liú qǔ dān xīn zhào hàn qīng]【解释】丹心:赤红的心,比喻忠心;汗青:指历史书册。留取这颗赤胆忠心,永远在史册中放光。【出处】宋·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21、留得青山在,依旧有柴烧[liú dé qīng shān zài,yī jiù yǒu chái shāo...

  • 要量力而行。否则,可能会陷入困境。10. **灭此朝食**:《春秋·成公二年》中的齐顷公在战斗前说的这句话,表达了他消灭敌人的决心。这个成语提醒我们,对待敌人或挑战时,要有决心和勇气,不留余地。这些成语典故不仅反映了春秋时期的社会现实,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人生智慧。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歇后语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