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有留人处这个中华典故出自什么地方?

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该典故含义为:这里不可居留,自会有可居留的地方。比喻当某处无法居住时,自然会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地方。此典故体现了沈皇后隐忍贤惠的品格,以及陈后主的荒淫无度。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学的深刻含义和象征性。此典故被广泛引用,不仅在文学作品中出现,在日常生活中也常...
自有留人处这个中华典故出自什么地方?
这个中华典故出自《通俗编。平陈录》。南北朝时期,陈后主极度宠爱张贵妃,冷落了自己的发妻沈皇后。陈后主半年也不去探望沈皇后,偶尔去一次,也不会有什么云雨之事,暂入即还。沈皇后隐忍贤惠,当陈后主离去时便黯然相送,后主反而刁难道:“你怎么也不挽留我?”沈皇后默然不语,后主作诗道:“留人不留人,不留人亦去。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

该典故含义为:这里不可居留,自会有可居留的地方。比喻当某处无法居住时,自然会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地方。此典故体现了沈皇后隐忍贤惠的品格,以及陈后主的荒淫无度。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学的深刻含义和象征性。

此典故被广泛引用,不仅在文学作品中出现,在日常生活中也常被提及。它提醒我们,当遇到不可抗拒的困难时,不要放弃寻找更适合自己的地方。同时,也告诫我们要珍惜身边的人和事,不要因为一时的享受而冷落了身边的人。

总之,“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这个中华典故,不仅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学的深邃内涵,也提醒我们要珍惜身边的人和事,寻找更适合自己的地方。它是我们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传承。2024-10-15
球球词典 阅读 3 次 更新于 2025-04-21 15:19:35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这个中华典故出自《通俗编。平陈录》。南北朝时期,陈后主极度宠爱张贵妃,冷落了自己的发妻沈皇后。陈后主半年也不去探望沈皇后,偶尔去一次,也不会有什么云雨之事,暂入即还。沈皇后隐忍贤惠,当陈后主离去时便黯然相送,后主反而刁难道:“你怎么也不挽留我?”沈皇后默然不语,后主作诗道:“留...

  • 迪迦百特曼 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这个中华典故出自什么地方

    出自《三言二拍》里的《警世恒言·三现身包龙图断冤》:“先生道:‘若要奉承人,卦就不准了;若说实话,又惹人怪。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还有一个成语典故,关于陈后主陈叔宝的:南朝陈国时期,张贵妃得到皇帝陈后主的宠爱,沈皇后受到排斥,经常是半年以上得不到皇帝的临幸。一次皇帝临幸...

  •  终旱拍 铁杵磨成针里的好词佳句是哪句

    出自一个跟李白有关的典故 宋·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做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间相传李太白在山中读书,还没有读完,就放弃离去了.过了小溪...

  • anonymous 陈朝最后一位皇帝:陈后主陈叔宝,不理朝政与妃嫔欢淫

    《戏赠沈后》(据史记载,陈后主某日到皇后沈婺华处,暂入即还,却写了一首诗《戏赠沈后》:“留人不留人,不留人去也。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沈婺华《答后主》:“谁言不相忆,见罢倒成羞。情知不肯住,教遣若为留。”) 家族成员 家世 父亲:陈宣帝陈顼 母亲:柳皇后柳敬言 兄弟姐妹 弟弟 始...

  •  百度网友13057a3 满江红原文(绝对正确的)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同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憾,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b]———[b]【注释】[/b]怒发冲冠:形...

其他歇后语大全类似问题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歇后语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