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蝉的典故出自哪里?

如骆宾王的《在狱咏蝉》便是表达他屈居狱中的悲愤与哀痛: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一季蝉的典故出自哪里?
蝉居在高高枝头,每日餐风饮露,这在古人看来象征着一种君子气节。
唐代虞世南有首《蝉》便是表达此意: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借诗中之蝉来表达自己清高的心性,做官、为人皆是清清白白,不与俗气人物同流合污,品性高洁,不食人间烟火。
蝉在古诗文中是极为常见的意象,它一方面是品性高洁的象征,另一方面则用以抒飘零在外、国破家亡,或是郁郁不得志的哀婉之情。
如骆宾王的《在狱咏蝉》便是表达他屈居狱中的悲愤与哀痛: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2024-10-05
球球词典 阅读 18 次 更新于 2025-07-27 16:16:4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如骆宾王的《在狱咏蝉》便是表达他屈居狱中的悲愤与哀痛: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  谷艾文艺苑 齐后化蝉的寓意和象征

    在文学作品中,“齐后化蝉”的典故常被用来表达怨愤或咏蝉。如唐代李商隐的《屏风》诗中,就以蝉蜕比拟女子容颜的变迁,暗合了齐王后化蝉的典故。这一典故的应用不仅丰富了文学作品的内涵,还使得蝉成为了一个具有深刻寓意的文学意象。

  •  谷艾文艺苑 历史文化探索:噤若寒蝉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典故:噤若寒蝉,出自《后汉书·杜密传》,原意是指像冬季的蝉那样停止鸣叫,后来比喻因害怕有所顾虑而不敢说话,含有贬义。故事:- 主人公:杜密,东汉末期的一位官员,为人厚道,做官清廉,刚正不阿。- 背景:杜密在任太守等职期间,积极参与打击宦官集团的斗争,执法严明,对宦官子弟有恶必罚,有罪...

  • 蝉低着头饮着清澈的露水,从高大的梧桐树上发出叫声。它身居高处,声音自然能够传的很远,并不是借助秋风的吹送。2. 《蝉》是唐代诗人虞世南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是首托物寓意的诗。原文: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3. 注释:①垂緌(ruí):古代官帽打结下垂的部分,...

  •  宜美生活妙招 《齐天乐·蝉》作者是谁?该如何理解呢?

    《齐天乐·蝉》的作者是王沂孙。对《齐天乐·蝉》的理解如下:主题情感:这首词借咏秋蝉托物寄意,表达国破家亡、末路穷途的无限哀思。词人通过蝉的形象,抒发了自己对于国家败亡和个人流离失所的深切悲痛。起笔与典故:起笔不凡,用“宫魂”二字点出题目,并引入了齐后化蝉的典故,为全词笼罩了一...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